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刘文祥)

(2019-06-17 09:56:23)
分类: A3-B5(集体备课)项目活动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2页例3、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表面积,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难点: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体立体模型、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铺垫孕伏

 师:换了上课的环境,老师考一考你,在新环境中的的反应速度

1、出示课件,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1)圆的半径3厘米,求周长和面积?

2)圆的直径4厘米,求周长和面积?

2、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体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

师:你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真了不起,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做的模型,摸一摸,摸到了什么?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课件出示:例3

让学生根据手中的模型和课件总结出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3、学习推导方法。

(三)圆柱的侧面积   

1、出示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形,思考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2)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2、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让学生指着课件,说出侧面积的推导过程。

3、口答  把直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形,这个(   )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   ),宽等于圆柱体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所以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   )。

4、推导公式并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四)、圆柱的表面积

1、出示自学提示:

1)思考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2)讨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2、学生汇报交流。

(五)运用公式计算。  

1、求下面各圆柱体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① 底面周长是1.6米,高0.7米
    ② 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5分米
    ③ 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25厘米

2、求上面各圆柱体的表面积(分步口答)

3、出示例4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数。)

①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②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③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然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注意,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十数,省略的个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

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课堂小结  

大家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六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刘文祥)

六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刘文祥)


教学反思

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是在学习了圆柱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以及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在新课的进行中始终抓住重点难点,教学思路清晰,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教师能适时点拨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