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刘文祥)
| 分类: A3-B5(集体备课)项目活动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2页例3、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
1、认识圆柱的表面积,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难点: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体立体模型、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铺垫孕伏
1、出示课件,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1)圆的半径3厘米,求周长和面积?
(2)圆的直径4厘米,求周长和面积?
2、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体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
师:你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真了不起,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做的模型,摸一摸,摸到了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课件出示:例3
让学生根据手中的模型和课件总结出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3、学习推导方法。
(三)圆柱的侧面积
1、出示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形,思考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2)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2、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让学生指着课件,说出侧面积的推导过程。
3、口答
4、推导公式并板书
(四)、圆柱的表面积
1、出示自学提示:
(1)思考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2)讨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2、学生汇报交流。
(五)运用公式计算。
1、求下面各圆柱体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① 底面周长是1.6米,高0.7米
2、求上面各圆柱体的表面积(分步口答)
3、出示例4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数。)
①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②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③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然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注意,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十数,省略的个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
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课堂小结
大家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是在学习了圆柱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以及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在新课的进行中始终抓住重点难点,教学思路清晰,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教师能适时点拨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