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研组第二次集体备课

分类: A3-B5(集体备课)项目活动 |
一、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
3.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4.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
2.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可以在图中看到那里有许多鲜花。在茫茫原野中,还是一架架风车在慢慢地转,这就是荷兰。你了解荷兰吗?(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有关荷兰的知识。)
3.是的,荷兰以郁金香、风车、运河和牧场而闻名天下。这正如文中所说: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4.生齐读这一句。我们在课前预习时就能明显的感受到这句是全文的——(总起句)( 句子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强调了本文重点描写的是后者。)
下面就让我们随捷克作者卡雷尔 恰佩克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异国乡村,去感受真正的荷兰。(板书课题)
5.读课题。什么叫牧场?
(放养牲畜的地方。甲骨文中的牧字就是作人们放手持鞭子牧放牛羊的形象)
二、巩固生词
1.读词语:(合作完成词语的认读)
仪态端庄
毛毡
牲畜(畜牧业)
2.在读文时你是否发现文中有一句话多次出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真正的荷兰到底是怎么样的?
三、交流感悟、欣赏美
1.第二自然段:
轻声读这一段,思考:这段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
(1)语段一: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你读懂了什么?(景色迷人
(2) 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花牛的?
(颜色、神情模样……
)
(贵夫人高贵、典雅。把牛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人的身份。)
(3)想象牧场上的牛有时还会是什么样的?
瞧,牛群这个大家庭多么温暖和睦,其乐融融。极目远眺——(
2、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学习清单:(选一个自然段进行学习)
1.读课文,找句子。
2.抓句子的重点词,结合想象,谈谈你的理解、体会。(写批注)
3.情感朗读。
3.汇报交流:
骏马:这段真正的荷兰又是什么样的?
出示: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主人和公爵。
(1)公爵:君主国家贵族最高封号。
镶嵌:运河和低地交错排列着。
(3)感情齐读这段,无怪乎作者说——这是真正的荷兰。
家畜:(出示第4自然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1)抓词语体会。(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
(2)说一说(任选一句)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赞许道:——
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边安闲地欣赏着它们自己的王国,边说:——任选一处说。
四、再读课文,认识夜晚牧场。
相比之下,荷兰牧场的夜就另有一番独特的韵味了。
1.快速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夜晚的牧场是是怎么样的?( 寂静的 )
2.你从那些词句感受到寂静?生答。
严肃沉默的奶牛,默默无言的奶农,舒缓平稳的船只,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光芒微弱的灯塔,组成了真正的荷兰。(体会和谐,虽然寂静但不冷清。)
3.读完课文,我完全同意这真的是个牧场之国。但却对文中连续出现4次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持有疑意。难道说,以郁金香而闻名的“花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难道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而运河纵横交错的“水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这句话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大家再次回顾课文,结合插图,静下心来想一想。
(作者不是否认“花之国”、“水之国”是真正的荷兰。他是通过这样的句子,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被为“牧场之国”的荷兰的深深的喜爱与赞叹。这份喜爱与赞叹,全都融在了这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句话中了!)
4.理解:我们感受着牧场之国的魅力,享受着这份自由和宁静。但这一切仅仅是自然赋予的吗? 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带来了美好的境界。
5.小结:出示小诗
碧绿草原牛成群,
骏马飞驰任自由。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称为牧场之国的荷兰。
这就是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牧场之国的真正特点所在。走出牧场之国,让我们拿起笔,给荷兰的牧场写几句赞美之词吧!(学生练笔:我想赞美荷兰的牧场——)
五、作业超市
1.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
3.把收集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整理好以小组为单位做一张荷兰游宣传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