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7册)音乐教学计划

(2014-09-05 16:02:30)

新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7册)音乐教学计划

金陈红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延续了上册教材内容,继续贯穿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的学科为基点。加强动手实践与创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的个性发展。本册教材分为八个主题单元。都是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如“快乐的校园”、“童心”等等。内容按聆听、表演、创新与活动三大块安排,聆听包括十一首外国作品,九首中国作品,其中十一首为声乐,九首为器乐。结合歌曲的教学合理进行音乐知识的渗透。在提高识谱和合唱方面有所加强。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以上的教材内容分析,在本册教学活动,拟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能听辨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分辨出男声和女声。知道常见的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2、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感知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3、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运用体态、线条、色彩作出反应。能听辨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4、区别合唱与齐唱,齐奏与合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乐于参加各种演唱活动,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2、背唱4首歌曲,并能做到节奏准确,富于感染力。
3、能够适当的选择演奏的方式,为歌曲进行伴奏。
4、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5、认识,,的含义及强弱规律,认识“▼”,“ P、f”

6、能单独视谱演唱简单的旋律。
(三)、创造
1、能自制简易乐器,或用人声、乐器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即兴创编与歌情绪一致的舞蹈,即兴创编音乐故事,并参与表演。
3、创作2-4小节旋律或节奏。
三、教学方法措施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音乐的听、视、动结合。
2、突出音乐学科的审美性,坚持以学生为本。
3、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力求课堂教学有效多彩。
4、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
四、教学进程

教 学 进 度 表学科:音乐        年级:四年

周次

起止时间

教 学 内 

课时数

备注

1

9.1-9.7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唱祖国》

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

 

2

9.8-9.14

演唱《采一束鲜花》   聆听《牧歌》 

2

中秋节

3

9.15-9.21

聆听《故乡是北京》    演唱《杨柳青》

2

 

4

9.22-9.27

演唱《大雁湖》      聆听《打字机》

2

 

5

9.28-10.5

聆听《乒乓变奏曲》      聆听《陀螺》 

2

国庆节

6

10.6-10.12

聆听《小夜曲》    演唱《大家来唱》

2

 

7

10.13-10.19

聆听《梦幻曲》   演唱《愉快的梦》

2

 

8

10.20-10.26

演唱《月亮月光光》      复习欣赏曲目

2

 

9

10.27-11.2

复习演唱曲目    期中活动

2

 

10

11.3-11.9

聆听《节日舞》.     演唱《荡秋千》

2

 

11

11.10-11.16

聆听《山童》     演唱《童心是小鸟》

2

 

12

11.17-11.23

聆听《划龙船》  演唱《小螺号》    

2

 

13

12.1-12.7

聆听《水上的歌》   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2

 

14

12.8-12.14

聆听《生日快乐变奏曲》   演唱《幸福拍手歌》

2

 

15

12.15-12.21

聆听《祝你快乐》      演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2

 

16

12.22-12.28

聆听《甘洒热血写春秋》        演唱《龙里格龙》

2

 

17

12.29-1.4

聆听《夜深沉》    复习欣赏曲目

2

 元旦

18

1.5-1.11

复习演唱曲目    游戏宫

2

 

19

1.12-1.18

 欢乐谷

 2

 

20

1.19-1.25

 班级音乐会

 2

 

21

1.26-2.1

 学期总结

 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