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片区教研:《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014-04-21 08:40:37)
标签:

文化

分类: A3-B6教师公开课-形式多样

片区教研:《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主讲人:曾菲飞

时  间:20143141300

地  点:教师会议室

参加对象:曾菲飞、徐佩、陈贤施、林佳佳、汪晓丽、陈奔奔、郑益琼、

              陈凤、片区幼儿园教师 

热身游戏:《歌曲接龙》

规则:

1、分ABC三队PK,每组队员相等。

2、游戏以接唱的方式进行,请演唱含有“爱”字的歌曲,必须5秒以内接唱出来。如果唱了别人已唱过的歌或者5秒内没有接上就被淘汰。

3、队员最先被淘汰完的那一队为败方,接受惩罚。惩罚方式由胜方出字,败方用“小屁屁”写字。  

    生活小知识:泡脚的好处》     

一、认识:教学活动及“有效性”

    1、新课改下集体教学活动的特点:

    ——教师面对全班幼儿或一小组幼儿。

    ——幼儿在同一时间完成同样任务或相关任务。

    ——强调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及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与领导。

    ——强调教师与幼儿有质量的互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

    2、与传统“集体教学”的不同点

    ——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活动(以综合的思路来设计和组织活动);

    ——对集体教学活动有无成立的价值作出判断(主题中地位与作用);

    ——考虑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之间的内在关系(经验的连接与扩展)。

——全班幼儿共同感兴趣的或有着共同经验基础的内容;偏向交流、分享的;又需要教师的梳理和提升的;

3、“集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主题名义下分科教学(五大领域);

——教学活动在主题活动中的作用缺少思考(不适合);

——目标设计只是纸上的“摆设”;

——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有落差;

——高低结构活动之间缺乏关联;

4、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我们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去看:

从教师教学角度,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可谓有效性。

从教学价值角度,达到了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的高比值,即花最少的时间与资源取得最大效果,可谓有效性。

从幼儿发展角度,幼儿学习、活动、思维活跃的主动性被激发和调动,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可谓有效性。

 小结:不同教育哲学、教育价值观,对“效”的理解不同,我们要追求合乎科学发展观的“效”。

5、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实现有效教学是多因素的,有一个因素不到位,就会影响教学。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施(行为)两方面来分析,并加以实施,可能对教学会产生一定的有效性。

二、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 是什么?

     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提出教学方案的过程 ,是教学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包括:

    目标定位:
    从知识技能到关注“三维目标”达成;

    教学内容:
    从考虑到幼儿最近发展区、从基础到关注内容的切入点与挑战性;

    教学过程:
    从直接传授为主转向引导发现、直接体验为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

    从知识技能到关注“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应知、应会,直接和基本的目标;

    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鱼”、乐“渔”,深层的人格目标;

    2、目标表述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具备目标意识但表述不够具体明确,“空”而“大”;

    ——认识到活动目标的三维性,但层次性不够清晰,或“高”或“低”;

    ——标书不“准”,把“写过程”与“写目标”等同;目标陈述的角色混乱;

    3、目标制定的依据:

    ——课程分析(教学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者分析(年龄特点分析、现在能力和知识分析)

关键:

    ——从幼儿的兴趣与经验点出发,寻找有效的切入口,形成有效的主体目标;

    ——充分发挥教材内容“载体”独特的教育作用,形成有效的挑战点;

    ——以年龄段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为依据,以保证目标的适切性。

    4、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

(1)内容选择与组织要基于幼儿的生活和现有经验,又具有挑战、发展性。(活动内容太简单,缺乏挑战,看似很热闹,但并无发展价值)

(2)内容选择与组织要有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

    4、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

    ①教学过程设计应遵循教学规律,体现层次性。

   “剥笋法”——层层推进、由表及里。

   “平移法”——平行呈现、由此及彼。

    ②教学过程的设计应选择合适的方法途径,讲究实效性。

    ③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为幼儿主体学习提供机会,强调自主探索。

    5、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存在的困惑:

    困惑一:如何将教材演绎成一份鲜活的活动设计?

    困惑二:如何匹配活动过程设计与目标定位?

    困惑三:如何呈现与表达活动的过程设计?

我们的观点:

    规划大环节——环节推进要层次清晰晰;突出主干重点;要有好的问题情景;教授与幼儿探究操作活动比例合理;

    考量小细节——辅助提问的预设、教具的呈现方式、座位的排放、场地条件、人数等细节要饱满;

    关注过渡衔接——自然、紧凑、流畅;

三、行为: 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1、实施中的两个行为:

    行为一:互动中要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行为二:教师要帮助孩子提升经验,同时语言精练、清晰。

    2、实施中的教与学的方法改变(四个变)

    变“在听中学”为“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自主地学”;

变“单一个体地学”为“个体自主与师生、生生合作交流相结合地学”;

变“机械模仿地学”为“提供各种经历在体验中、探究中学;

    小结:在教学中,只有真正地贯彻“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让幼儿处于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有效教学才有可能。

    3、实施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处理

    ——课前“预设”是必要的,关注“生成”是可佳的。

    ——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矛盾的统一体,但呆板地执行

——“预设”就要扼杀可贵的“生成”。

4、出现的三个现象:

    现象一、执行教案,不折不扣

    在活动中,教师不善于根据教学情况,幼儿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害怕“节外生枝” 

    现象二、幼儿资源,视而不见

    教师不善于挖掘幼儿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在活动中,教师忽视了幼儿是带着知识、经验、思考、情感,参与到活动中的活生生的人。对于幼儿的问题与表现,视而不见;

     现象三、偶发事件,缺乏机智

     教师在备课预设时,对教学中偶发事件没有做到充分的准备,或者说,没有把偶发事件作为预设的一部分,当课堂事件发生了,没有应对这些突发事件的办法,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把它转化为可贵的教学资源。

    5、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

    ——要有合适的“点”作为切入

    ——高低结构活动的内在联系

    ——几个与主题目标呼应的区角活动设计。

      解决低结构活动中产生问题,

    提升低结构活动中表现经验,

为幼儿建立经验的连续过程。

四、实施:教材分析大班诗歌《量天空》

根据内容制定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

    期望:

教学活动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化地推进,使幼儿在连贯的的学习活动中,有深入探究的机会,拓展经验、发展技能和形成正确的态度。

感悟:

一份优秀的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个性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

好的教案未必会有好的课;

好的教案+好的教学组织+教学机智=一堂有效的课——真实、自然、简单。

 

精彩花絮:



片区教研:《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林佳佳老师的带领下,姐妹们正在嗨歌哦!

片区教研:《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输了,在愉快的接收惩罚中~~~~~

片区教研:《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我们在同课异构中~~~~~

片区教研:《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分享课程设计~~~~

片区教研:《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枫林镇中心幼儿园               

                                                     2014年3月1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