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组公开课活动记录(6月份)

标签:
杂谈 |
分类: A3-B6教师公开课-形式多样 |
枫林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册
|
2012/06/5 |
地 |
大会议室 |
目 的 |
通过同课异构,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
形 式 |
上课、评课、互相探讨 |
||
活动 内容 过程 |
1、徐跃君、徐时旺两位老师作课。 2、出席老师评课、互相探讨如何备课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
||
参加 人员 |
|
||
|
教学目标: 3、有几个组的球老师动了手脚:(课件出示)
二、放球: 2、各组对放球的情况进行交流与辨析。
儿子第五次会摸到时什么球?一定是红球吗?
《可能性》 徐时旺
教案背景: 《可能性》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教学,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课内外知识去充分感受事件的发生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这两种情况。而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观察是十分有限的,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这就为引导学生从不确定的现象中寻找可能性大小的规律作好了必要的认知上的准备。可能性大小其实完全就是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但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概念,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体验。把这种随机的思想渗透到数学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案例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推测——应用等数学的活动过程,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是有大小。
教材分析 《可能性》这一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共安排了2个例题:通过例l例2的学习使学生体验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不可能”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我从三个方面初步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l、知识与目标: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猜测和简单的试验并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导入 玩第一个游戏“转硬币。(介绍游戏规则,生猜) 二、操作活动,体验感悟 1、确定现象的体验:活动1:体验“一定” 2、创设摸奖情境,体验“不可能”。 3、继续摸奖游戏,体验“可能”。 小结:从刚才的摸彩球游戏中,我们发现,如果这个箱子全是红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黄球或其它颜色的球,所以一定和不可能是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而箱子里是红、黄、黑球时,摸出的就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也有可能是黑球,可能就是对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 2、联系生活实际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如(出示课件) 3、巩固提高、拓展 第一关:摸球连线 第二关:涂一涂 第三关:说一说 三、全课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