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报设计》校本课程纲要
(2013-11-14 11:02: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校本课程 |
一、开发背景
我校选择扎染这个传统工艺入手的原因有三:
一,板报设计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板报设计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自身的创造性与传播的实用性行。把板报设计作为艺术科目引入校园,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利于增强校园文化气息。二,板报设计让学生容易创造和制作,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增强他们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努力形成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喜悦,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感受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开发方案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板报设计的功能,以及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2、了解边框设计的种类,色彩的选择基础知识等,能自己设计制作手抄报。
3、能够利用学到的只是评价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板报设计的魅力,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审美意识。
2、体验板报设计带来的快乐,获得制作、创作的持久兴趣、增强民族崇敬、自豪感。
3、在板报设计的制作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特色,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课程实施
本课程既独立成为课程,又是美术教育课程的补充和延伸。要求参与学生热爱美术,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四至六年级学生以选修的形式在专用教室展开教学活动,隔周2课时。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遵循审美规律,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拓展到美术文化的学习,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想象,通过欣赏、比较、讨论、创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指导合作交流的方法。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战胜遇到的困难,培养耐心、细心的良好品质。
3、学习应从基本的只是技能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通过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展览等方式,了解板报设计的历史、文化、特点以及分类。
2、通过动手绘制、评价修改作品、交流经验和总结等方法,掌握板报设计技能。
(三)课程内容
1、内容组织形式:
1、建立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小组”
为了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协作学习小组”收集学习小组创作板报的计划、作品产生过程说明、系列作品、小组成员评价反省,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学生的进步、成就及存在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对“协作学习小组”的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结合的方法。
2、以自主创新为教学原则,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
围绕“制创建小组学习小组”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3、采用基于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每组4-6人,各协作学习小组在选择课题后,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并实现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评价。
2、内容的编制框架
本学期共安排8时 :
植树节---黑板报设计布局格式、2课时
清明节---色彩运用
儿童节—毕业作品2课时
3.单元设计说明
第1.2课时:
这两个可是板报设计的简述,主要介绍它的起源、文化和布局格式。黑板报的版面排版形式与黑板报各个构成部分的外形息息相关。在黑板报版面整体构思设计中,各个组成部分是根据主体和宣传理念需求来体现出各部分的结构与形状,也就是从整体布局到局部体现。因此,我们看到黑板报的每一个局部都是带有形状的,只不过是有的有规则,有的无规则罢了。在这其中,报头、题花、尾花和插图是占无规则图形的主要部分。
黑板报的排版按板书排列和装饰形式,可分成以下几种结构,一种是块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根据版面设计和排列变化而产生出的各种形状,这些形状是独立的,是没有任何边缘装饰美化的,整个版面只强调板书的排列形状。另一种是框式结构,这种结构是将板书用框线框起来,并以框线形状确定板书的排列。还有一种是隔式结构,这种结构是用花边、隔线等装饰美化方法将版面分隔出来的形状。在这些结构中,版面的其它构成部分,如报头、通栏标题等,用矩形来衬托和配合这些结构,是比较普遍使用的一种形式。除此以外,将这些结构融合在一起来设计版面,也是常用的一种排版方式。
黑板报的版面排版除了上述部分外,其形式还有以整体版面设计布局的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来确定版面排版。这里所说的对称均衡,是以整体版面的中心做横轴、竖轴或斜轴线(心线)划分出版面的结构和形状。其形式有上下对称、左右对称、斜角对称,左中右对称、四角对称等等。如:田字形、品字形、A形、Z形、X形、W形、M形、Y形等等。非对称均衡是指版面排版无中心点和轴线概念,黑板报的版面结构、局部构成形状以及版面划分是按自己的意图进行编排设计,这种版面设计自由随意,不受条条框框约束,版面结构变化多,样式灵活,是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排版形式。
6、排版的构思与立意
每当我们要出版黑板报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排好黑板报的版面,怎样使设计的版面更新颖,更美观,更有内涵,更能体现新的思维方式。同时版面排版方式还要传达出一种寓意、隐喻或是借喻的版面语言。以期达到版面的排版有更高的趣味性、艺术性和思想性。要解决这一问题,版面排版的构思和立意就显得尤为重要。
众所周之,一弯碧水,在无风时,它平如镜面,给人以宁静安详之感。而在风中,水上涟漪的波纹,给人以碧波荡漾的涌动之感。这里的“平”恰如一条直线,它是静的。而这里的“波”就是一条曲线,是动的。在这一弯水的动静之间,人的思绪和感受是不同的,是有变化的。同样,黑板报版面排版的构思与立意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构思的版面排版形式是由大小一样的矩形结构对称连续组合,版面就会显得平静、稳定、无动感。给人的感觉和寓意是规矩、严肃、沉稳、庄重。如果版面整体的构成方式是由倾斜的平行四边形组成,版面就会有动的感觉,向前(左)倾斜象征着前进,就向航行在大海里的舰船。向后(右)倾斜则表示速度就如同飞驰的动车组。如果是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倾斜角左右相对排列,就会有两种效果,一种是两个倾斜角相对的形状,它会给人以飞翔的遐想,寓意着腾飞(V形),反之则有向上、稳定和鼎力的象征(A形)。在上述例子中,构思版面排版的形式是由对称和有规则的形状来排列组合的,其立意也是以构成形状作为寓意来表达排版的意图。除此以外,版面排版的构思与立意还有其它各种形式,如使用文字结构进行版面排版(相册中“节水黑板报原版”),数字及字母形状排版,物体形状排版等等。然而,在平常出版黑板报时我们可能不会注意到版面排版的立意以及构思过程的思维方式与表达的思想内涵,只是用表象的、客观的反映方式,随意而自由的排列组合版面,不刻意营造或追求版面排版的立意形式或是寓意效果。不过,黑板报的版面无论怎样排列组合,它总会给人传达出黑板报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意图,揭示的版面也会让人有着各种不同的感受。这就是版面排版的构思与立意。
本单元向同学们介绍黑板报版面色彩,黑板报版面色彩是指通栏标题、报头、题花、尾花、插图、框线及版面各种装饰的有色彩系,固定的白色板书和黑板底色(无色彩系)不在其列。因此,黑板报的版面色彩含义主要是指以宣传主题思想为设色基础,通过黑板报各个有色组成部分的色彩形式,在版面上所反映出的总体色彩倾向,也就是说以色调倾向确定的版面色彩。如整个版面呈现的是以暖色为主,版面就可称为暖调,反之就是冷调。按色性分则有红调、黄调、蓝调等等。由此说来,黑板报版面总体色彩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着手设置:
1、从主题中心思想确定色彩基调。我们知道,色彩是有象征性的(在《报头设计》一节中已有阐述),当黑板报题意是热烈的、喜庆的,版面总体色彩就应该是以红色、黄色和橙色来作为主色,使版面色彩形式呈暖色调。对于涉及比较宽泛的宣传主题,版面色彩就要侧重一个重要主题,选择一个主要色调,兼顾其它形式的色调搭配和调和,来达到整体版面的色彩协调和统一。
2、运用色调关系设置整体版面色彩。色调关系的含义是指主色调与非主色调、亮调与暗调、暖调与冷调的对比和调和。黑板报各有色组成部分在版面上虽然是单独的色彩个体,但它们显示在黑板报上还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兼顾的一个统一整体。那么将这些个体色彩统一到一个整体色调上,就要注重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色彩对比、调和、节奏、韵律、强弱和次序。使之各个部分不是各自为阵,独立显赫,而是相互呼应、相互兼顾,紧密联系。从这方面来进行版面整体色彩设计,我们就会在确定通栏标题色彩时兼顾报头的色彩表现形式,而报头的画面形象选择、构图方式、色彩运用也要围绕标题色彩或对比、或调和来进行设计。同样,文章标题、题花、尾花、插图、花边、框线等部分,也应以随之形成的大的色彩基调,运用对比、调和、变化、统一的手法设色。这样,版面色彩就会比较稳定和协调。就会使人感到版面色彩既有局部变化,又有整体统一。
黑板报版面色彩在实际应用中,对于颜色、对比、调和、色调等色彩关系的把握,应根据不断的实践和经常揣摩研究,才能逐步理解和适应。因此,黑板报的色彩在最开始设计时应避免花哨,版面上使用较多色相的颜色并不等于色彩鲜艳,有时会适得其反。当然,也不能为了色彩的绝对统一,只运用一种色相设计版面色彩。这样会显得版面色彩单调和呆板。因此,我们应该根据画面、字体和总的色调关系,设定好每一个组成部分的主要色彩或是色调,在主体色彩中寻求变化。这样才能收到版面色彩对比相间,变化和谐,整体统一的效果
第5、6课时:
本单元从主要介绍文字编排与花边设计,
第7.8课时:
本单元主要是在掌握第前几个课时基础上,结合孩子自己的节日完成自己的作品,并在小组内,班级的进行总结评级。
(四)课程评价
1.即时评价
在每次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和在活动的表现,采取互评、小组评价及教师评价等方式,以小组内互评为主,主要评议“活
表例如下:
第(
)组
|
分类 |
评价内容 |
评价结果 |
||
|
★★★ |
★★ |
★ |
||
|
活动情况 |
参与态度 |
主动积极参加课程实践活动 |
能参加课程实践活动 |
能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各课程活动的任务 |
|
合作态度 |
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并能帮助他人。 |
相互支持、 配合 |
能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进行合作 |
|
|
活动成果 |
作品 |
能独立完成作业作品优美使用 |
能独立的完成作业内容充实安排合理 |
能独立完成作业 |
2.阶段评价
每个单元结束,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由教师、学生对作品的制作和设计进行评价。
3、综合评价
根据学生一学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活动的有效性、作品的质量给予综合的评价,评出不同奖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