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随笔
(2013-06-28 15:36: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故事随笔 | 
一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也必然从感知开始。审美感知力要求主体对美的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领悟。语文教师缺乏审美感知力,就会成为语文教学的门外汉。
语文教师的审美感知力表现在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又能从整体上去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去作深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美的领域,领略美的意蕴。感知力还要讲究快而深,将审美内容尽快传递到大脑,促进主客体的和谐。虽然对美的感知侧重于感性直观,但它也是一种社会意识活动,积淀着一定理性思考的因素。因此,审美感知力包含有选择力,这对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具有指导性。
语文教学的审美感知力既要求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因为“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黑格尔),而语文教师的这些审美感知力不只是为了自身的审美愉悦,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中的美。语文课文大都是艺术精品,储藏有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美:有感情激越的诗歌,有文辞优美的散文,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文,有逻辑严密的议论文,其中不乏偏重于形式的自然美,偏重于内容的生活美,讲究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艺术美。如果语文教师缺少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力,就感知不到作者的创造之美,美文就只剩下了干巴巴的无生命的文字,那怎能让学生感知到美呢?
有了审美感知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卢梭语)语文教学强调文与道美的统一,语文教师的审美感知力有助于语文教学运用汉语这种具有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种,展开优美的抒情和滔滔的雄辩,展示生动的审美场景,使美质像春风细雨般渗入学生心田,让学生体验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无论是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只有语文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审美感知力,才能抓住形象性、情景性等引导和培养学生感知形体、结构、意境的美,并感知和捕捉生活的美。
审美感知力需要生活底蕴,语文教师应不断积累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左右逢源,从多方面深刻地感知美,能够认识文字形象美,感悟语言音乐美,品味词语意蕴美,领会句式变化美,把握整体风格美,从而把语文课教“活”、教“实”、教“美”,让学生在对美的感知中获得高品位的陶冶,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自然默契。[小精灵儿童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