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语故事,如此讲法--井底之蛙

(2012-04-04 18:49:44)
标签:

2012妈妈心情

亲子阅读

爸爸妈妈

讲故事

井底之蛙

成语故事新解

育儿

分类: 与书为伴
http://s12/bmiddle/955b3c6fhbcbb9bb563bb&690
http://s4/bmiddle/955b3c6fhbcbba08bc1a3&690

http://s5/bmiddle/955b3c6fhbcbba3007fa4&690
http://s16/bmiddle/955b3c6fhbcbbab34de1f&690

http://s16/bmiddle/955b3c6fhbcbba4cc30af&690
我们那个年代高考作文的主要题型就是议论文,方式多是给一个故事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如果我们的观点和标准答案稍有不同就可能会判低分,可是一个故事只有一个观点和审视角度吗?个人觉得,这种方法严重束缚了年轻人的思维,其毒害程度比八股文有过之而无不及,抹杀了一代一代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我们对此深恶痛绝。此处省略感慨10000字。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这样给征征讲《井底之蛙》:

1,世界无限广阔,知识永无穷尽。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知识看作人类文化的总和,那就会跟枯井里的青蛙一样,成为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的反面角色。从这则寓言故事概括出来的成语“井底之蛙”,常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百度百科的解释,(这是主流观点,按照这个观点展开来,只要文笔不是太差,一般是高分作文,而接下来的几个观点要是你敢写的话估计不是零分也不会超过10分。)
2,大海辽阔无边,但是小青蛙在大海里能生存吗?不能---别人的家不适合自己,不要盲目羡慕别人的条件。
3,即使青蛙真的能生活在大海中,说明大海比浅井更好么?未必!浅井四周山清水秀、绿草茵茵很适合居住,为什么非要去大海,在浅井生活一样会对生态平衡做出贡献这就够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见识多少而在于贡献多大。
4,即使青蛙真的能生活在大海里它也没有必要为自己生活在浅井里而感到心理失衡,青蛙被生下来就在浅井里,这是命运使然,任何人都不要去抱怨命运,有本事就自己努力去改变命运。---要么努力改变,要么享受当下,生命被创造出来不是为了要和别人去比较的。
5,青蛙最后发现了自己目光短浅之后脸红了,并不能说它多自大最多就是见识少而已,而且脸红说明廉耻之心蛙亦有之。
6,青蛙从来没有见过大海,听到海龟说大海很大很美于是就相信了,这也有点不妥。很多事情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去想更多的途径确认,比如可以回头问问小鸟之类的旅行家,孔子说过:你看到的东西都不一定是真的,何况是听说的呢?
7,青蛙热情的邀请大鳖,大鳖的腿却伸不进浅井,青蛙和大鳖的体型差的太多,生存环境差的太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应该和自己条件差不多的人交朋友,这样才能互相理解,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8,青蛙发现大鳖不愿意下到浅井里的时候生气,这是不对的。当发现大鳖对浅井不感兴趣的时候就不要再进一步邀请人家下去了。为什么要生气呢?大鳖没有义务去赞美你的浅井,青蛙就当大鳖是一个打酱油的纯属路过就完了,干嘛那么耿耿于怀。---青蛙非常在意别人如何看它,这样会活的很累的。
9,大鳖住在大海里,大海很大那又怎么样?!大海再大也是有边的,不过是一口更大的井罢了。---在茫茫的洪荒宇宙中谁都是沧海一粟,因此轻易不要笑话别人。
10,大鳖下井的时候居然被卡住了,说明它平时摄入的热量太多了(可能KFC吃太多?),造成体态臃肿,要考虑减肥了!看着苗条的青蛙,大鳖应该自我检讨才对。---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很多你看不上的人身上蕴含着你不具备的优点。
最后,青蛙的脸红了,爸爸说,青蛙的脸应该是绿了才对,怎么是红了呢!拟人化嘛,别说红了,蓝了都有可能,哈哈~
说了半天,不知道十个多月的小朋友能听懂多少呢?听不懂就当爸爸妈妈自娱自乐吧~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8EN00SIGG.gif
大家都是怎么给孩子讲故事的呢?分享一下吧!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14ZH00SIGG.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