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飘飘”是一个季节性比较强的活动主题,幼儿在与“秋叶”的亲密接触中探究思考、尝试表达。主题活动将从“舞动的秋叶”,“好看的秋叶”,“好玩的秋叶”这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舞动的秋叶”,幼儿将整体感知秋叶飘落的形态,并运用语言,肢体动作等表达、表现树叶飘落的情趣。“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状态,秋叶飘落的动感与幼儿跃动的心灵天然契合。飘落的树叶如同蝴蝶、小鸟,在风中充满灵性充满灵性的舞蹈,能引起幼儿的注意与好奇。通过观察、感知、科学探究、语言表达、想象,幼儿逐渐累积关于秋叶飘落的感性经验,引发对秋叶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的探究走向深入。
第二层次“好看的秋叶”,是关于树叶的视觉形象与细部特征的一系列探索与表达活动。幼儿在感受秋叶颜色,形状等鲜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发现更为细微的特征,如不同的叶脉、叶片上的绒毛、叶片边缘的齿形等,通过比较,发现落叶更多细小的秘密,由此展开联想与创作表达。
第三层次“好玩的秋叶”,是关于秋叶的一系列创意表达与表现活动。通过与秋叶一起游戏、进行秋叶的艺术创想等活动,让幼儿体验与“秋叶”互动的趣味性,并使主题在欢快的亲子活动“树叶秀”中结束。
这三个层次是从整体感受、细部观察、创造表达三个目标层次逐层推进的,体验了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自主建构经验的过程。教师在实施主题的开始阶段应该让幼儿实地观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让他们感受树叶飘落的形态美。
1.活动环节过多,“找大树妈妈”环节幼儿已经能分辨梧桐、冬青、柏树,在随后的游戏“秋天树叶飞”这个环节,在进行巩固幼儿对三种树叶的认识,显得有些重复,达不到为主题服务的效果。
2.衫树的形状除了像羽毛外还很像鱼刺,对有想象力的幼儿应该及时鼓励,给予支持,在教学中要提高应变能力。
3.题与环境要相结合,产生互动,“大树妈妈”的图片,改为墙面更符合幼儿特点,增加幼儿兴趣,便于幼儿活动和随后的操作。
4.在多给幼儿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在前面,老师做辅助者、引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