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段集体备课《小蝌蚪找妈妈》

标签:
周丹丹 |
分类: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平阳县鳌江镇七色花幼儿园
项目名称 |
中班段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胡海雁 |
活动时间 |
2017年4月5日 |
活动地点 |
中二班 |
活动主题 |
《小蝌蚪找妈妈》集体备课 |
主讲人 |
|
参加对象 |
幼儿园中班段教师 |
申请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活动,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乐趣。 2.学习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3.能大胆想像故事情节,并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准备: 1.课件。 2.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各一;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 教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教师: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教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请幼儿凭以往经验先自由讨论,再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愿望。 (1)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小蝌蚪们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了”),一边用手指着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建立图画和口语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内容。 (2)设疑,创设自主探究的阅读环境。 教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会相互说些什么话?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请你们快去看看书吧! 3.幼儿分组自主阅读小书,教师巡回观察,并根据幼儿阅读情况分层指导。 对于能基本正确读懂内容的幼儿,建议他们想像角色的对话,把故事连起来,完 整地讲一讲;对于不明白个别地方的幼儿,建议他们看看前后的画面,推断故事的内容。 4.引导幼儿围绕重点开展讨论。 (1)结合鸭妈妈与小蝌蚪对话的这张图画,帮助幼儿归纳观察画面的策略:依据后面的图画,推测前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学习鸭妈妈的语言。 (3)用同样的方法推测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的话。 教师:你们知道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了什么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结合课件,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始部分,再分别请幼儿轮流讲述故事后面的情节(找到鱼妈妈,找到龟妈妈,找到鹅妈妈,找到青蛙妈妈),最后部分由教师讲。 6.集体欣赏配乐故事,进一步感受故事语言的优美与生动。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文学作品。全文围绕“找”这个中心展开的。班级的植物角刚好有活体,为这节课的展开带来了更好的效果,小朋友的兴趣很大。 “这么可爱的小蝌蚪,他却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起帮帮这个可爱而可怜的小蝌蚪好吗?引入主题,幼儿颇有兴趣的开始听我讲故事。由于小蝌蚪遇到的“妈妈”比较多,故事情节较长,我采取了分段教学。当小蝌蚪每次遇到一位“妈妈”,我就开展情节教学,让2位小朋友分角色表演,用这样的节教学方式,不仅让幼儿完整的说完一句话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积极参加活动的愿望。通过幼儿喜形于色的表情中,我知道他们很喜欢这节课,当小蝌蚪再次遇到其他的“妈妈”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的“开演”了。 整个活动的不足之处,我觉得在时间的安排上有点不紧凑,当我要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时候,幼儿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一个阶段。 |
||
过程确认 |
情况属实 |
http://s1/mw690/002JzVLszy7agApX7ZC4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