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律动《我爱洗澡》课堂评析
(2012-06-20 18:41:27)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校年度校本培训奖励学时 |
小班律动《我爱洗澡》课堂评析
一、关于教材的选择
《课程指南》中对教材的选择有这样的一段话: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上海特级教 师应彩云老师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同时,在前段时间,黄海敏老师对于自己孩子不爱洗澡的问题也在寻求好办法,孩子不爱洗澡、不配合洗澡对于广大家长们也是较伤脑筋的一件事。为了提高幼儿的认知需求,让幼儿快乐的体验洗澡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本活动采用观看ppt动画和欢快的律动相结合,向孩子们演绎了洗澡的快乐。活动内容既贴近孩子的实际,又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同时还能在活动中将幼儿零碎的经验进行整合,有利于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发展思维能力。鉴于以上种种原由,黄海敏老师选择了《我爱洗澡》这一题材作为本次活动内容。
二、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1.重视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今天《我爱洗澡》这节课的教学中,黄海敏老师始终关注幼儿兴趣的培养。从带动幼儿律动入场,欣赏动画,以及选择幼儿最喜欢的少儿节目《巧虎爱洗澡》来作为活动的律动音乐。自始至终都围绕着幼儿的兴趣点来设计活动,让幼儿爱上洗澡。从这节课也可以看出,教师教态亲切生动,在活动中始终扮演着一个引导者的身份,通过语言、动作等不同方式来调动幼儿的兴趣,关注每一个幼儿,让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2.重视问题引领
教学是担负着育人目标的,往往教学内容中的育人理念是隐藏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问题,并恰到好处地抛出问题,让幼儿能掌握活动的真正意义。在《我爱洗澡》教学中,教师通过动画抛出问题:“小动物洗澡用到了什么东西?”通过这一问题的引领,幼儿纷纷回答:(毛巾、脸盆)从而导入生活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平时你们洗澡的时候还用到了哪些东西呢?”经过前面问题的铺垫,所以幼儿就能在很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洗澡要用到沐浴露、浴花、毛巾、香皂等洗浴用具。”同时教师通过适当引导,让幼儿知道沐浴露和香皂会打出泡泡,让我们的身体变得香香的。
在教师带动幼儿洗身体各个部位的过程中,新的一个问题出现了,“我们的后背很难洗到,有什么好办法吗?”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黄海敏老师能很好地引导幼儿,将幼儿的思维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因此,幼儿的回答特别的精彩。“有说请小朋友帮忙,有说拿毛巾搓搓。。。。。”在幼儿回答后,黄老师能带动幼儿给老师搓背以及幼儿间互相搓背,注重了师幼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整个教学活动做到动静交替。
3.重视幼儿的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培养幼儿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学会发现,学会探索,自己发现其中的奥秘。在本节课中,幼儿的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幼儿观看小哥哥洗澡录像,观看录像后,教师先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发表观点。从而引导幼儿知道洗澡的正确方式和注意事项。同时在最后一个律动的创设上,黄海敏老师把原本有视频的音乐切换成纯音乐,也给了幼儿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幼儿跟着欢乐的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肢体,感受洗澡的快乐。
三、关于教学效果
通过教师对课件的精心制作,幼儿跟着课件听、看、动等环节,让幼儿知道洗澡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使幼儿感受洗澡的快乐,达到了活动目标。在今天的活动中,黄海敏老师教态亲切,在带领幼儿律动时,我建议教师动作的幅度还要适量的大一点,这样更能引起幼儿的共鸣。要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要适时的引导与提示,让幼儿在活动中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能更大胆的表现自
我。
总之,在小班韵律活动的组织中,应以培养完整儿童为目标,在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同时,注重幼儿情感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创造的表演,
使他们充分感受到韵律的美和快乐。
通过本次活动的展示,相信黄海敏老师各方面的素养也会得到很大提升。没有尽善尽美的课堂,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师,课堂中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遗憾。其实,当我们再次重温时,也会发现遗憾也是一种美!通过参加这次磨课活动,我们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指导,让我们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更上一层楼!
20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