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2011-11-19 23:30:03)
标签:
中班组杂谈 |
分类: 论文 |
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钟管镇中心幼儿园
随着幼儿园课程的进一步改革,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不再是相互独立的两种活动类型,而是在师幼互动的实践探究下慢慢地走向融合。区域活动的设置更加符合主题目标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活动内容也随着课程的进行和幼儿的兴趣,不断调整、更新,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主题活动为区域游戏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
《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应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千世界中的生灵万物,都有颜色。颜色既是物质固有的特征,又富有浓厚的情感含义。以色彩及其相关的事物为对象,引发幼儿与它们之间发生互动,这对幼儿在认知建构与情感建构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例如:主题活动《红黄蓝绿》。在美工区:让幼儿画出不同颜色的水果,有黄澄澄的梨子,红红的草莓,绿绿的西瓜,紫紫的葡萄……在健康区:教师提供各种颜色的饮料瓶,让幼儿进行套圈比赛。在表演区:教师提供红、黄、蓝、绿头饰及各种动物头饰供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在操作区:提供彩色皱纸、报纸、水果网袋,让幼儿制作不同颜色的水果……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让幼儿一起进入《红黄蓝绿》彩色世界,一起去发现、一起去想像!
1、围绕主题创设区域、提供适宜的材料,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
随着幼儿对游戏的需求,在有趣的昆虫这一主题中,我们选择了生活中容易获得的资源——蚂蚁,以《香蕉宫殿》的故事为引子,设计了给蚂蚁造家,请蚂蚁做客,建立蚂蚁档案等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幼儿自己喂养蚂蚁,照顾蚂蚁,与蚂蚁说话,使幼儿走进蚂蚁世界的同时,自我建构蚂蚁的知识。区域活动中我们让幼儿画昆虫、制作蝴蝶、蜻蜓,建造昆虫的家等一个个围绕主题活动展开的区域游戏活动产生了。丰富的游戏内容、材料,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了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小组。活动中他们自己分工,寻找相关的材料用品,共同讨论、设计、动手制作。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最佳场所,满足了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和学习方式,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主题活动使幼儿转变了在区域游戏中的角色。
区域的调整、游戏内容的改变转变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例如:中班主题活动“小鬼显身手”。其中有制作服装的小工人、小小设计师、玩具制作人、时装模特等活动。幼儿置身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为自己的工作忙碌着,一件件利用废旧挂历制作的作品诞生了。孩子们相互介绍、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言语中充满着骄傲与自豪。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对幼儿的活动给与适时的支持、引导,教师和幼儿共同体验着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亲子活动中,时装秀掀起了主题活动的高潮。孩子们穿上用废旧挂历自制的环保服装,为爸爸妈妈展示精彩的时装秀。看着孩子们神采飞扬的样子,家长无不流露出赞赏与欣慰的笑容。而此主题也满载着孩子和教师的收获落下了帷幕。
二、区域游戏诱发主题活动的生成。
在主题活动为区域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的同时,教师们感到在区域游戏中投放适宜的材料、创设自由的环境空间、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都可以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点与需求,诱发主题活动的生成。
1、适宜的区域材料诱发主题活动的生成。
一次活动中,小朋友对气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在生成活动课上,老师和幼儿们一起讨论:“如何帮助气球也飞起来。”孩子们各抒己见,都表示将气球吹鼓、吹大,然后放手抛向空中,就可以实现气球飞起来的愿望。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草地上,吹的吹、放的放,三五成群、两两结伴的比赛,看谁的气球飞得高、飞得远、飞得漂亮。看到这种情景,我们意识到这是幼儿的一个兴趣点,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调整分析幼儿对气球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气球能飞起来所包含的知识,情感的教育价值,有关气球的主题活动生成了。接着,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气球的教学活动。这使我们意识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但兴趣带给孩子们的有意观察却是无限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了对气球的喜爱和认知,幼儿在主题中学习观察、学会比较相同不同的事物,激发了全体幼儿对空气的好奇和探究欲望,丰富了相关的知识经验。
2、区域中的自由环境空间,有利于教师捕捉兴趣点生成新主题。
春天慢慢向我们走来了,踏着春天的气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来到游乐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春天小草变绿了,紫色、黄色的花儿开了,树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是啊,春已无处不在,在枝头,在天空,在草丛,还在池塘里,可爱的小鱼在水中嬉戏玩闹……他们尽情地跳呀、玩呀,像一群放飞的小鸟,自由地玩耍。回去的途中,小朋友们还拾了一些漂亮的花瓣、树叶,把它们带回幼儿园。于是,在美工区中,我让幼儿制作花汁手绢,孩子们利用拾来的花瓣进行活动。
此时,我们意识到创设适宜的环境空间,能为教师捕捉主题活动的兴趣点提供极好的时机。
3、教师关注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活动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可以诱发主题的生成。
随着新年的来临,街道上迎新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了,这时老师发现美工区的孩子们在寻找各种材料做小吊饰、贺卡和礼物。老师抓住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便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过新年?孩子们选择以表演节目的形式庆祝新年,老师是导演、小朋友做演员、爸爸妈妈当观众,还要有两个小朋友当主持人。可在孩子们制定计划、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随之产生了:孩子们想邀请家长表演节目,怎么让家长报名呢?庆祝会上应该有什么样的活动?谁来表演、怎样报名?道具由谁来做?主持人由谁来当?在哪儿演出、场地怎样布置?演出时间定在什么时候?怎样邀请客人参加?庆祝会的程序怎么定?……“红彤彤的年”的主题活动就在孩子们亲身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感受、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协商、学会了合作。作为教师不断激发幼儿思考与探究,调动与激励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幼儿在与环境、情景、问题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有效的学习。
总之,环境、区域、主题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切联系、互为补充、互为渗透、互为融合的,都要围绕幼儿的学习特点、兴趣与需要而设计、展开;为幼儿创设适宜发展的环境,促进幼儿、教师共同发展。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区域活动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喜欢,是因为它可以随着主题活动的进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调整、丰富,它可以使幼儿对已有的知识加以巩固,它可以让孩子们对意犹未尽的活动作进一步的探究,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也随之增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区域活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