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规范、优化幼儿一日活动——中班教研组

(2011-11-13 19:11:13)
标签:

中班组

杂谈

分类: 教学随笔

规范、优化幼儿一日活动

钟管镇中心幼儿园   中班教研组

    如何规范、优化幼儿一日活动,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及个性品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已成为幼教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规范、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减少活动中的过度环节和消极等待,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是每个幼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在美术活动中,先画好的小朋友总是在旁边等待那些还没完成的小朋友;还有午睡起床后,先穿好衣服的孩子们坐在位置上等着全班孩子都穿好,然后才能等待老师分发点心;如果谁坐得不好,老师就停下来组织,等到没有声音才继续下一环节的活动;放学回家之前整理着装,还要帮一大堆的孩子整理衣服和鞋子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等待现象。那么如何避免这些隐性浪费呢?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和自理能力,科学地指导和安排幼儿生活活动。

     1、常规是关于纪律和秩序的规则,幼儿一日生活的常规教育就是幼儿在

园的日常常规教育。是要求幼儿必须适应、内化、遵守的规则。心理学研究证明:3——6岁的幼儿是可以理解一些规则的。然而,幼儿实际上有时是根据自己的规则在行事,而且常根据自己的需

    逐步帮助幼儿不断地学习常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如,小班教师为

了防止孩子着凉,就教会幼儿起床后先穿上衣再穿裤子;上床睡觉先脱裤子再脱衣服。常规的建立主要不是为了方便老师,而是为了防止幼儿排队多、等候多,为了保证幼儿自由的机会多。幼儿整理好衣物,紧接着进盥洗室,幼儿感到轻松自由,改变了过去每个环节都要排队等候的现象。

    2、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

    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事事包办代替,如

     果幼儿不会做,我们要耐心地教会他们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自

理能力,才能减少消极等待的现象。我们小班老师在经验分享时曾这样说:“帮孩子穿十次,他需要你第十一次或者更多的帮助,因为他养成了依赖的习惯;教孩子穿十次,第十一次他兴许也就学会了。”言语虽短,但意味深长。

     所以我们小班老师自从幼儿入园后,一直坚持让孩子自己学习穿衣服。当

然老师也密切关注幼儿挨冻及安全问题:冬天午睡起始与起床时间里,开空调,这样可以预防幼儿因穿脱衣服受冷而导致感冒;同时,提醒幼儿穿脱衣服注意安全,人尽量往床里边靠等。通过教师们的努力,三个小班大部分孩子能自己穿脱衣服了 。

二、减少集体教学活动中消极等待现象。

     1、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每个小班两位老师都认真做好主、副班的工

作,为了减少等待现象,主班老师认真备课,教玩具准备充分;副班老师积极配合主班老师提前分发本子、 操作材料,在活动中维持幼儿纪律,在分组活动中也积极参与辅导幼儿学习,同时做好过度环节的一些工作。

     例如,我们小班教师在美术活动时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减少了消极等待

的现象。

①采用小范围的小组教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有困难的幼儿;对于能独立完成的幼儿我们提出新的建议,帮助他们丰富画面,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想象,添画自己喜欢的内容。

②还可以请他们协助教师展示其他幼儿的绘画作品,整理蜡笔及班级的环境卫生的维护等等。

③安排先画好的幼儿看书等安静的活动。

    2、在操作活动中投放材料要充足。

     3、创设合理的活动环境。

三、合理组织各项教育内容,丰富一日活动。

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这是提高整体教育效益的基本保证。

     我园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使一日活动的安排和组织井然有序、宽

松、和谐,减少了活动中或是活动之间拖拉等候现象。我们还做到一日活动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平衡,保证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梳头是幼儿起床后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一个班级女孩多的话,那教

师就需要一些时间给扎辫子的女孩梳发,而忽视了其他幼儿,这就成了消极等待和隐性浪费时间。尤其是男孩,如果让他们静静地坐着等,那他们肯定是坐立不安的。在这个时间段,我们小班教师给幼儿播放一些故事、歌曲或者经典朗诵、念儿歌等,这样有些幼儿在课堂上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在这里得到了复习和巩固。而扎辫子的女孩也同样能倾听这些动听的故事和音乐。

四、运用多种教育手段,优化教育过程。

     1、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幼儿实践。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自己去实践,大胆尝试,发挥幼儿学习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在幼儿自己实践中,教师观察每个幼儿动作发展情况,进行辅导、帮助。

    2、分组教学活动。

     在组织幼儿集体教育活动中,要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层次要求,进行不同

层次的指导,显得比较困难。而分组教学活动,幼儿人数减少,有利于教师观察、了解、指导,又能发挥助理员的作用。分组后,幼儿减少,教师与幼儿距离缩短,师生关系更密切了,尤其是小班幼儿更增加了安全感。

    3、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活动。

     在开展多种类型游戏的同时,保证幼儿有充分自由的活动时间。过多的集

体教学活动,不可避免地压抑了幼儿许多的天性。因此每天要安排幼儿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使幼儿之间有更多的来往,让幼儿有自己的小天地,就会消除压抑感,更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发展。

五、创设和利用良好的环境。

     1、物质环境: 我们托、小班教师和幼儿自己动手来美化活动室的环境,

如:根据每个主题活动的不断推进,积极创设和更新区域活动环境,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成小工艺品来装饰室内环境,使活动室变新颜。从而使幼儿不断地与环境互动、对话。此外,我们小班还紧密结合主题活动创设了“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本土制作区”、“思维数学区”、“涂涂乐”等区域活动。

    2、精神环境:精神环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感受得到,精神环境搞

好了,幼儿园有了内在的凝聚力,这是优化一日活动的重大支柱。因此,我们托小班正确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①教师之间宽容的协作关系;②师生之间真诚、平等的关系;③幼儿之间的友爱、互助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关系。

六、合理利用餐后时间,优化一日生活。

     幼儿用餐后的那段时间,也是我们老师打仗的时候,既要管理幼儿的用餐,

又要提醒幼儿做好餐后卫生工作,还要管理幼儿的餐后活动,并且在进行活

动中,看管幼儿的安全,这常常令我们应接不暇。

例如,一次午饭后,我让用餐后的幼儿集中在一起看书,可就在一不留神之际,那边就发生了吵闹哭喊声,原来两个小朋友在抢同一本书,经过此例后,我们仔细摸索着,觉得:教师只要采用合理的组织形式,还是有办法来安排好这段时间的。我们认为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最好让幼儿进行分散活动,我们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游戏活动,如孩子们聊天、看书、角色表演、民间游戏、玩小玩具、本土制作、唱歌等,都可以,不能只局限于一种形式,因为最有趣的活动时间长了,孩子们都会兴趣减弱,而产生吵闹的行为,这样就不会影响还在用餐的孩子,而用完餐的孩子们也不会因为无所事事而争抢、等待和隐性浪费时间中,而大吵大闹了。

通过不断地调整、研讨、改变,幼儿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起床、入厕、盥洗、喝水、吃午点过程中,磨蹭时间大大减少了。幼儿自主性提高,自信心发展良好。在宽松的环境中,幼儿不仅能自主的游戏和活动,而且还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教师进行现场的设计、思考以及一些临时的 

    随机情况的处理,教师在教学组织中,改变了教学策略,教师间的合作、

协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各负其责;使下一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有效提高教学效能;优化一日活动,克服消极等待现象,更合理更有序地管理幼儿的一日生活。通过我们的努力,将进一步完善、优化一日活动各个环节和常规,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最健康的人生开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