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昼夜,即知生死

(2019-09-25 14:15:10)
标签:

王阳明

人生

生死

教育

历史

学生萧蕙问阳明先生如何把握生死之道,阳明先生答:知昼夜,即知生死。和孔夫子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如出一辙,一样的言简意赅。不过,要准确把握知昼夜,即知生死。的意思,却并不容易。至少,提问的那位学生在那一刻并未能真正领悟昼夜更替与生死之道的关联,以至于阳明先生带着不无批评的语气提点他:汝能知昼?懵懵而兴,蠢蠢而食。行不著,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惟息有养,瞬有存,此心惺惺明明,天理无一息间断,才是能知昼。这便是天德,便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更有什么死生?

 

原来,阳明先生的意思是:昼夜更替,生老病死,乃宇宙定律。有死有生,人类方能生生不息。昼夜、人生,注定长短不均,但人不必担心自己是否能长寿,而应担心是否能闻道。所谓“夭寿不二”,一个人,不管是在白天还是在晚上,不管是群居还是独处,不管是长寿还是短命,念念不忘致良知方是正道。阳明先生曾说:“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也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只要利于国家,只要义理所在,死何足惜?因此,阳明先生说“知昼夜,即知生死”,并不是要我们认真去考虑生死,而是要像看淡昼夜更替一样,轻生死、重道义。正所谓“朝闻道,夕可死!”,正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阳明先生的生死观乃典型的儒家生死观:问心无愧地活在当下,而不论有无来世。比起佛教和基督教的生死观,更为自律更为积极。佛家过于讲空和无,除非有大智慧,佛教徒的人生要么消极,要么功利。他们中很多人,只为来世而行善和苦修。基督教也教人行善积德,教人反思忏悔,只为死后升入天国与上帝同在。但倘若有人不信来世和天国,则可能会放纵自己的恶。或者有人投机取巧,一辈子作恶,死前“幡然醒悟”,忏悔一番,便升入天堂。

 

只可惜,儒家早已不是中国的主流思想。在当下中国,太多愚昧无知、贪婪无耻的国人,他们既不敬畏生,也不惧怕死。他们中有人苟苟且且地活着,活一天算一天。有人肆无忌惮地活着,活一天,捞取一天的名利,放纵一天的私欲。可悲可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