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阳明人生大智慧(七)与小人的相处之道

(2019-01-22 17:05:44)
标签:

王阳明

历史

小人

相处之道

教育

分类: 王阳明的人生智慧
与君子相处,待之以诚。那么,与小人相处呢?是同流合污,还是泾渭分明?是以诚相待,还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500来年前,一位昔日在刑部为官的余姚老乡在拜访王阳明时,曾盛赞王阳明早年在刑部提牢时的壮举,说他一身正气、敢于打破潜规则,大快人心,至今在圈内传为美谈。他说的是大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的事。王阳明在巡狱时,发现牢犯个个面黄肌瘦,吃的是黑乎乎的稀薄米糠,而朝廷拨给囚犯的口粮竟被狱卒私下克扣用来喂猪,养肥后年底屠宰私分。见此情景,王阳明愤慨不已,当即召集狱吏训话:“夫囚以罪系者,犹然饭之,此朝廷好生浩荡恩也。若曹乃取以豢豕,是率兽食人食矣,如朝廷德意何?”当狱卒们说这是上司默认的潜规则时,王阳明一怒之下跑到监狱长官府上当场对质。如今,旧事再提。面对同乡的赞美,王阳明不但没有丝毫得意,反而是一脸惶恐:“此余少年不学,作此欺天罔人事也。兹闻之,尚有余惭,予乃以为美谈,谀我耶?”接着他又面带愧疚道:“比时凭一时意见,揭揭然为之,置堂卿于何地耶?只此便不仁矣!”

王阳明在反思青壮年时期的为人处事:刚正有余,委婉不足;自己做了君子,却陷同僚于不仁不义。他的意思是,遇到不平事,虽不能束手旁观,但却要注意方式。不过,早年的王阳明一身豪迈侠气,从他不畏权贵仗义执言上疏得罪刘瑾便可见一斑。所以,兴冲冲跑去诘问官员不足为奇。后来,就算被贬谪到了偏僻的贵州修文龙场,他也保持了这种傲世独立的个性。当地太守很可能早已依附刘瑾,所以,王阳明到了龙场后并没有去拜会他。然而,王阳明和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却走得很近。他认真地教当地学子读书,虚心地向当地人学习耕种。他高尚的人品、和善的性格、深邃的学问,很快就使得当地群众从最初的冷漠甚至敌视转为亲近他、喜欢他和敬重他,而丝毫不在意他仅是个担任不入流驿臣的朝廷罪臣。一个得罪了刘瑾的罪臣,偏威望还那么高,让当地太守心中很是不悦。于是,太守派手下来龙场教训不明“事理”的王阳明。熟料派来的手下刚一动手,便遭当地百姓一阵围殴,落荒而逃。出了这等大事,在贵阳做官的余姚老乡毛科好心提醒王阳明放下姿态去太守那里下跪服软道歉。对老乡的好意,王阳明表示万分感谢之余,却断然拒绝服软。他在回复给老乡的信中如是说:“某之居此,盖瘴疠蛊毒之与处,魑魅魍魉之与游,日有三死焉;然而居之泰然,未尝以动其中者,诚知生死之有命,不以一朝之患而忘其终身之忧也。太府苟欲加害,而在我诚有取之,则不可谓无憾。使吾无有以取而横罹焉,则亦瘴疠而已尔,蛊毒而已尔,魑魅魍魉而已尔,吾岂以是而动吾心哉!”此话传到太守耳中,太守即惭又愧,再也不好意思为难王阳明。看得出来,其时,王阳明还是那个宁折不屈的硬汉。

但是,谪居龙场三年,王阳明备尝千死百难,一经悟道后,不但学问思想豁然贯通,待人处事也臻入化境。尤其是面对小人奸人恶人时,表现出了超常的智慧和高超的艺术。这和龙场悟道不无关系。在龙场,王阳明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何假外求”,他深信人人生而有良知,即便是坏人,也不例外。所以,他不得已与小人奸人恶人打交道时,也希望尽量感化他们,令他们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良知。不到逼不得已,他绝不做鱼死网破的事情。

大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造反,可惜面对大明军神王阳明,苦心准备了十来年的宁王不到50天就束手就擒。生性贪玩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本想趁皇叔造反之际,以镇国大将军的名义统帅大军南下平叛,藉此彰显一下自己的盖世武功。所以正德皇帝假装没有接到王阳明的捷报,继续挥师南下。为了避免镇国大将军也即彼时的大明皇帝朱厚照进入江西境内为祸百姓,王阳明决意早日北上献俘。他要找到一个可靠的人,让他接管朱宸濠,他想到了其时人在杭州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张永。刘瑾伏诛后,张永深受正德皇帝信任。若能找到张永并得到他的支持,王阳明就有可能成功阻止朱厚照继续南下。深知朱厚照脾气的张永开始并不想接烫手山芋,拒见王阳明。于是王阳明在张永的杭州暂住处外高喊:“张公公,我为天下苍生而来,请开门见我。”张永曾是刘瑾八虎集团的一员,因看不惯刘瑾的作为而分道扬镳。王阳明知道张永本质上并不坏,大事上不糊涂。所以,先给他戴了顶“深明大义”的高帽子。自然张公公无法拒绝这样的理由,开门见了王阳明。开场白具体是什么不得而知,但肯定少不了王阳明对张公公的一番赞美,比如在诛灭刘瑾集团时的大义凛然、大智大勇、劳苦功高,反正最后张永同意接纳叛贼朱宸濠。

期间,朱厚照为了使“在江西战场上活捉朱宸濠”的计划不至于泡汤,曾派了一名锦衣卫千户火速拦截北上的王阳明。面对如此闹剧,王阳明本想避而不见,但碍于官场规矩和情面,更为了江西百姓的安宁,最终还是见了千户大人。得知王阳明已经献俘张永,只得打道回府。按照官场规则,锦衣卫回去时,地方官员得以礼相送。按以前的做派,王阳明多半是分文不给。但这一次,王阳明让官员认真地准备了五两黄金。王阳明明白此举很可能会激怒之前拿惯了金银珠宝和珍稀特产的锦衣卫千户,果不其然,千户大人怒拒礼金。不过王阳明有办法,临别之际,他深情款款地拉着锦衣卫千户大人的手说:“我在正德间下锦衣狱甚久,未见轻财重义有如公者。昨薄物出区区意,只求备礼。闻公不纳,令我惶愧。我无他长,止善作文字。他日当为表章,令锦衣知有公也。”令锦衣卫千户大人无言以对,默默含恨告别。

事情还没完。南下的先锋部队早已先镇国大将军的主力抵达南昌,领军的正是无恶不作的安边伯许泰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王阳明火速赶回南昌时,先遣部队早已开始了疯狂的扰民行为。他们以搜捕叛贼余党为由,大肆杀烧抢掠。江西百姓先遭宁王反叛之乱,后遭正规政府军骚扰之苦,民不聊生。面临此情此景,王阳明心痛不已,但为了大局,他只能智取,只能以德服人。不管北军将士如何在官府前叫骂,他自岿然不动。为了让北军将士在南昌住得舒服,他号召南昌百姓腾出民房;北军将士生病,他前去慰问,送医送药;将士病死,他亲去祭奠。时间一长,北军将士为王阳明的仁义所折服,不好意思再叫骂,也不好意思再骚扰百姓,纷纷要求回军北上。

王阳明如此委曲求全,并非是贪生怕死,也并非是贪恋权位,更不是怕得朝廷高官而丧失原则。畏上之人必定欺下,王阳明分明不是这样的人。他虽手握生杀大权,可面对受胁迫作乱的山贼、通敌的下属,却是一副仁义心肠,他必是先给活路,实在无可挽救方开杀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固然是一种大勇气,但诚心化敌为友,能够为社稷安宁做更大的贡献,更是一种大智慧。若王阳明是贪生怕死、贪恋权位、没有原则的人,他根本不可能厚葬娄妃,也不可能为刘养正之母写墓表。娄妃是王阳明青少年时期的人生导师娄谅之女,也是宁王朱宸濠的王妃。她深明大义,一直苦劝朱宸濠莫做大逆不道的事。所以王阳明冒着被小人构陷的风险,厚葬恪守妇道为宁王殉情自杀的娄妃。刘养正是朱宸濠的军师,王阳明在刘养正被诛杀九族后依旧信守之前的承诺为其母写墓志铭。王阳明说:“君臣之义,不得私于其身;朋友之情,尚可伸于其母。”这是何等有情有义、光明磊落的君子气度。

而对于小人的嫉妒、中伤、构陷,晚年的王阳明则是一脸的坦然,不作回应。他说:“无其事而辩之,是自谤也;有其事而辩之,是益增己之恶而甚人之怒也。”他只愿由时间来辨忠奸、真伪、善恶、美丑。

要问王阳明大大智慧从何而来,他会告诉你:良知。他说:“良知两字,人人所自有,故虽至愚下品,一提便省觉。若致其极,虽圣人天地不能无憾,故说此两字穷劫不能尽。”有了良知,任何人事,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我们虽是普通人,但只要以良知而不是私心应对万物,则虽面对小人,也自当明白如何应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