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阳明人生大智慧(四)宁为狂人不为乡愿

(2018-12-26 17:30:05)
标签:

王阳明

人生智慧

历史

文化

分类: 王阳明的人生智慧
(四)宁为狂人 不为乡愿
狂人,狂徒,今人当是个贬义词。但,事实上,狂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孔夫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夫子的意思是,如果找不到一个能恪守中庸之道的人交往,那么结交狂狷之士也是次优选择。因为狂者积极进取,狷者有所为有所不为。
能时时恪守中庸之道的是圣人。“大而化之之谓圣”,圣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圣人是道的化身,承担了教化民众的义务。可是圣人的境界太高,这样的人,屈指可数。周公、孔子、王阳明,还有那个经三国演义神化的诸葛亮勉强算得上是圣人。不过,在功德圆满之前,王阳明只能算是个狂者。
狂者进取!王阳明就是那么一个勇于进取之人。
王阳明是一个积极求道布道的狂者。自12岁立志后,他遍访师友,目的只有一个:成圣!刚开始,他以为圣人无所不能,所以,疯狂地学习。儒、释、道乃至兵家典籍,无一不读;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无一不精。深夜苦读至呕血也止不住他求道成圣的信念。都说王阳明是天才,或许他的天赋是比常人好些,但他的成功更多的是依靠汗水。及至悟道(在贵阳修文龙场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何假外求”)后,虽然书读得少了,毕竟他早年就把普通读书人一辈子都不一定读得完的书给读完了,但他孜孜不倦地致他的良知,将良知和知识技能发用于治国安邦、拯救人心。他的后半生,除了吃饭睡觉,基本就用来治理地方、平叛擒贼、教化民众、与人讲学四件大事上了(按王阳明的观点,也只是一件事而已,就是“致良知”!)。
王阳明是一个绝不向潜规则和权威低头的狂者。当年,身为刑部主事的王阳明有一项所谓“提牢”的事务。他巡查时发现狱卒竟然克扣犯人口粮用以养猪,以便养肥后私分猪肉。悲天悯人的他,不惜破除监狱潜规则,不惜得罪同僚,严厉斥责惩罚那些虐待囚犯的狱卒,还了囚犯一个公道和人道。在贵阳修文龙场,他担任驿丞,身份低微的王阳明拒绝向无理取闹的地方官员道歉。他婉拒少数民族官员的厚礼,要该官员以大局为重,维护地区安定,不要以身试法、玩火自焚。他剿灭巨寇、平定藩乱,居功至伟却不居功自傲,将胜利归于上天和皇上的好生之德,将功劳归于将士的奋勇搏杀,但他不屑于为了谄媚上级而献殷勤、让功劳,为此得罪了杨廷和等朝中大员。他尊敬二程和朱熹,但绝不苟同那些与自己内心相抵触的学术思想。为此,他不惜与全天下信奉程朱理学的学人作激烈的思想交锋。有人诬他的心学思想为异端,有人讥讽他标新立异是为了名利,他都深不以为然。在回答学生的疑问时,他回答得磊磊落落:“我在南都以前,尚有些子乡愿的意思在。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他痛恨老好人式的乡愿之徒,他批评“乡愿以忠信廉洁见取于君子,以同流合污无忤于小人,故非之无举,刺之无刺。然究其心,乃知忠信廉洁所以媚君子也,同流合污所以媚小人也。其心已破坏矣,故不可与入尧舜之道。”他欣赏狂者,认为“狂者志存古人,一切纷嚣俗染不足以累其心,真有凤凰于千仞之意,一克念,即圣人矣。”他只愿做一个狂者,一个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勇气的狂者。
王阳明为人光明磊落,恪守道德又性喜无拘无束。为了吸引那些怀疑儒者迂腐无趣的圈外学子,为了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他鼓励学生们玩些在某些人眼里兴许是玩物丧志的游戏。他讲学之余喜欢和学生一起喝点绍兴黄酒,丝毫不觉得有违师道尊严。他久居官场身不由己,却极度渴望归隐山林,与三五知己讲学论道。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却遭小人嫉妒而闲居故乡绍兴时,他暗自窃喜,讲学不辍。王阳明,一个为了天下苍生不惜抱病出征的伟丈夫,一个功成名就后绝不贪恋功名利禄的真君子。他有着范蠡和张良的官场智慧,却比他们多了份对良知的坚守。
所谓狂者,就是一切循良知而行的人。有良知而不行,限入“狂禅”;无良知而瞎行,限入“狂妄”。心学末流完全背离王阳明教诲,却使先生背负骂名,实为不忠不孝。 
你我他,并非做不到!

附:王阳明《中秋诗》一首
中秋诗
万里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
应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影响犹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