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中期报告
(2016-04-21 11:29:5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总结性资料 |
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立项号 |
|
课题名称 |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 |
负责人 |
李海敏 |
负责人 所在单位 |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
课 题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
2015年5月份,我提出了小课题的开题申请,确定了小课题的研究主题是《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在教学中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课标还特别注重学生读书的问题,提出“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由于历来语文教学都习惯于围绕本学科的知识点展开,学生记住了许多“知识点”,做了大量的题,可是书读得很少,积累不足,语感不强,语文水平终究得不到提高。 6月,我开始着手准备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宜。向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搜集资料,借鉴别人的研究方式、方法,确定了我们的研究思路。
9月份,我参加了新城区在东方小学进行的小课题开题报告学习会。会议由校教研室主任主持。同时,我还向学校里课题研究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通过学习我对本次小课题的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0月,参加学校的小课题研究中,就如何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范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提供平台进行讨论,认真听取领导和老师的意见。 11月,我在学校公开展示了我反复修改的小学语文课《将相和》,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并在课后和听评课老师一起就研究主题与学生的实际表现展开讨论,收获颇多。 12月,我对自己的这次展示课《将相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反思中我有收获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为下一次的展示课积累了很多。 1月、2月我利用假期大量阅读专业书籍,并再一次学习了新课标。 3月开始,对实际教学中阅读方法进行尝试性归纳,为后续研究整理第一手资料。并在学校展示了自己的第二节活动课《触摸春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独创性、协作性、对话性。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4月,我在全校中年级学生中就“阅读兴趣,阅读面,阅读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已经完成。 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我收获良多,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做好小课题的研究工作。 |
||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
如何体现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驾驭能力、对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如何更加积极自主阅读这一矛盾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参与过多,就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学生的自主空间过大,则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以及方法的整理和成果展示等方面有存在一定的问题。 好多学生认为,课内阅读就是读教材;许多孩子都存在缺乏课外阅读兴趣,阅读量少,阅读内容单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的阅读现状确实令人担忧。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必须要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达到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解决思路:目前我还是按照我的理解去做课题研究,当然我也不断在学习相关理论,多途径尝试当前存在的矛盾,通过具体的课例研究来决定纠正或者坚定我的理解。
|
||
能否按期结题 |
按照现在的进度,能按时结题,研究成果一并呈现。 |
||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
(此栏请课题负责人填写指导专家对开题报告的指导意见)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4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