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评课实录

(2012-06-12 14:01:41)
标签:

上海市敬业中学

神经调节

复习课

生命活动调节

杂谈

分类: 活动掠影

上海市敬业中学  

  间:2012-6-11

  点:上海市敬业中学三楼多媒体教室

主持人:邓无畏

 员:德育基地第三批学员

记录员:陈虎

戴智老师谈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课的设想不以自己讲为主,希望学生能把知识串起来,通过知识框架图来实现这一目标,并通过案例分析建立知识点间的网状联系。另外,能通过本课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体的统一性和有限性,重点放在案例分析上,核心是信息的传递和调节。我认为,目标还是得到落实的,但是我自己讲得多了些。其中一些同学的学习能力还是有待我进一步设法提高的。

 

评课活动:

邓无畏老师:大家集思广益,多讲讲。

连杰老师:因为学业考试的原因,我觉得现在复习的难度很大,有些学生不重视,感觉上课复习的时间很紧张。

首先,我收获了一个好的课件,课件和课的设计很巧妙,一是材料的运用很充分,过渡自然,知识点复习全面;教学中能很好的循循善诱,引导很好!此外,我觉得戴老师很善于小结,课很流畅。教材的图使用充分,很重视。

疑问:我觉得复习课的容量大了些,前33分钟都在讲神经调节。此外,我认为练习可能不够,练习可能更重要,而且课堂练习的效果可能更好。

框架图中神经中枢对应的不同效应器的神经中枢既有大脑又有脊髓,投影上仅有大脑皮质,学生可能会有误会;第二,我觉得很好地强调了效应器的概念,建议更好地分析效应器和感受器的区别;血糖调节中漏说了肌糖原的问题。

景小军老师:我们初中也讲这些内容,教材内容很有限,介绍的不够透彻和生动,今天听了戴老师的课后,我明白了这部分内容该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

戴老师课堂导入很风趣,很能吸引学生,师生的互动很好。

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看,多媒体的使用非常合理,采用知识的框架结构的形式,清晰明了,重难点突出。教学中通过典型的生理现象的分析,巧妙融合了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学生很自然的感觉到,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

此外学习单的使用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板书的设计上留下了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戴老师的语言很简洁,问题设计很好,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始终受到调动。

最后的结尾很巧妙,既起到了很好的点题作用,又很自然的为下节课的讲解做了铺垫。

陈萍老师:能联系学生实际出发,如出汗吗?热吗?把距离很快拉近。课题的设计和使用很到位,一定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案例的选择把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串起来了,知识点的链接很自然,最终能形成网状的知识图,对学生的选修会有帮助;课末特别点出了人体的精美,感受到生命的美,润物无声。我认为本节课很有收获。

问题:后面的复习如何展开?

戴智老师:后面还是练习单,并且事先完成,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知识的联系。

陈萍老师:难怪我们的复习效果有时候不是很好。

周韧刚老师:我们只能达成有限的目标。生物有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陈坚老师:教学思路非常清晰,通过案例的分析,学生得到了提升,此外框架的搭建很好,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很有帮助,知识容量很大很广,但感觉可能容量大了些。

这个课件能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过度流畅,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达成度较高。

疑惑:增加产热或散热还能复习的更细些吗?糖尿病的分型能否更细,内环境稳态的小结能否更具体,明确加入包括免疫调节。

周鹏鹦老师:好的我不重复了。补充:案例能很好地帮助目标达成。

疑惑:轴突结构的讲解与书上的有出入、冲动传导的方式里面神经传导或者突触传导……表达的区别在哪里?

周韧刚老师:建议不纠结在非核心概念上。

邓无畏老师:一般复习课不开公开课的,因为很难开。教学设计放在框架上很好,但可能展开的还不十分够。框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了很好的工作。

建议:血糖调节不讲了,只讲前面,这样前面更完善更丰满,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好前面部分即可,当然,今天戴老师已经讲了很好。内环境的概念建议点题。

戴智老师:因为还有选修物理的学生,所以只提了体内环境,而没有提内环境。

乐黎辉老师:这节课中的核心思想:生物体中信息的传递来达成生命活动的调节。核心概念和学科思想很重要,突出重点:通过什么原理怎么让身体达到稳态。

季顺娟老师:我想讲的其实大家都讲到了,设计很巧妙,讲解清晰,三维目标都落实到位了,教师的语言亲切温和,但是音量再大些就好了。

周韧刚老师:我们的时间就是这几节课,要复习那么多,肯定是挂一漏万的,挂什么漏什么?我觉得今天戴老师做了很好的尝试。 教师在有限的复习课“给西瓜”,没有讲到的“芝麻”放在练习中,以后学生就会分析很多的生命现象。

关于情景使用程度的问题,我觉得有些遗憾,有些情景学生会不会有些不能立即理解,是否有一个过程能让学生理解情景,来表达。最后还是没让学生来讲为什么我们体温会过高?会不会最后回去还是背书或者不会分析问题,应加强问题的设计,加以引导,最终使学生真的能分析解决问题,特别是对选修的学生来说更有益。

课前的自主复习除了知识框架之外,还有什么吗?他们头脑间是否已有知识间的联系?

戴智老师:知识点估计是有的,联系可能还没有。

周韧刚老师:能否通过自主复习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复习课能达到德育效果的很少,但这节课无疑很好,同时也希望大家做更多地加以考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