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读、浅思、浅感——《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2018-07-08 09:27:48)
标签:

品读、浅思、浅感——

分类: A3(B8)教师阅读

品读、浅思、浅感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翻开这本许多年前购置的却束之高阁的由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等翻译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时,我豁然开朗,平时接触到的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教学、合作学习等理论在这本书里都有详尽的阐述;该书以一个个案例为切入点,加以简明而深刻的心理学分析,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总结了教师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如何做“有意识的教师”。这本书没有深奥的理论,有的只是我们身边常见到的教育教学案例,通过案例科学巧妙地渗透理论分析。

   其中,阿巴斯诺特先生的课堂案例给我的感触颇深。阿巴斯诺特先生的除法课很不错,但也只适合那些具备了必要的先前知识、且又没有学过长除法的学生,因而实际学习效果并不佳。在我的教学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体验。经常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很好,课堂气氛活跃,环节流畅,学生的参与率高,然而测验后却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出乎意料地差,在单词拼写上总犯同样的错误,词形变化的掌握也不尽人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与课后巩固率低,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呢?

    通过阅读《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现在我明白了,有效的学习不仅只表现为教师的有效讲课。更重要的是,教师除了呈现信息之外,还需要考虑教学中的其他许多因素。教师必须知道如何调整教学,以适应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

斯莱文在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另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即QAIT模式。该模式从质量(quality)、适当性(appropriateness)、激励(incentive)和时间(time)等四个因素来诠释学习的有效性。

要使学习有效,四个因素缺一不可。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先前知识或技能,或缺乏足够的学习时间,则不管教学质量有多高,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鉴于我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激励往往能做得比较好,我会经常提问或调查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使之快慢适中。组织课堂教学的最大难题或许就是应对不同的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动机和学习速度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这也正是我在课堂上遇到的主要难题。学生的多元化要求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适宜教学。给全班上同样的课,一些学生肯定比另一些学生掌握得快。还有的学生根本就学不会,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先前知识和技能,或者缺乏动机和足够的学习时间(如果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就会浪费其他学得比较快的学生的时间)。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差异,我将去寻求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如掌握学习),以满足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需要,促进有效学习。

掌握学习最有望成功的一种模式就是与合作学习方法结合使用,即先让学生一起学习,相互帮助,然后再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成员。要提高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后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经常性的评价,以及时调整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如果某些学生尚未达到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就需要采用新的方法重新教学,给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机会或拓展训练,如课后的矫正性教学、同伴辅导或辅助辅导等。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尤其表现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上。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用各种评价方法,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来调整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经常评价学生的进步,并随时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来不断调整后续的教学。通过每节课的听写以及每两周一次的测验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那些很快掌握了规定内容的学生,我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互联网、有关读物、编练情景剧等来充实学习内容。对于那些需要提供额外教学帮助的学生,我可以进行更为精细的强化教学。

读着这本书,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是多元的,教师必须知道如何调整教学,以适应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我会细细地品味它——《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我会在实践中不断地分析思考,让自己拥有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努力做一个“有意识的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