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w690/954ab5c8xd2d154fb4bb9&690
咱接着上篇提到的敬德寨接着说,过了这小寨子,继续沿这条满是沙砾的小路向西北方向行进,也就是30分钟吧,就可达青华山山巅的卧佛寺,寺中现存一尊长达10余米的石刻卧佛,为陕西省第四批文保单位。到卧佛寺看卧佛据我所知,有4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是从上王村北上山,大约需3个小时;二是走青华山正门,需2个多小时不说还需买票;三是经净业寺,不用2个小时即可到达,但半途中要攀一处小崖,有些难度;四就是本人这处行走的路线,将车停在黄峪寺村,也就是1个多小时就可到此地,而且这路除了布满沙砾有些滑之外,多在山脊间行走,拔高甚缓,无需多少体力,为非职业中老年寻古者的首选。
http://s9/mw690/954ab5c8xd2d1ddd263f8&690
这卧佛寺说是寺院,但有不少现代人所塑道教塑像,从而形成目前释道同奉的局面。关于这卧佛寺也没有查到详细的资料,但寺中存有不少明清时期铁瓦,最少应是建于明朝。对寺院的来历我到是不很感兴趣,在寺院大门处交了10元参观游览费并问清了卧佛所处位置就直奔卧佛而去。
卧佛窟位于寺院最底层(共5层,其上分部为济公洞、五祖洞、吕祖洞和西佛洞,统称五层楼),也是寺中最大一窟,石窟面宽13米、高2.5米、进深2米,目前在窟外有现代新建四开间的卧佛殿。卧佛面向正北,头东脚西,被安置于四个并列的半圆形拱窟内,全长11.7米。因殿内面积较为紧掐寻了半天也无法将整个卧佛装进镜头里,折腾了半天也就装进来了三个半拱窟。
http://s6/mw690/954ab5c8xd2d1554599b5&690
头窟,高2.25米、宽2.53米。佛头均布螺髻,正中刻有顶髻珠,额头正中有圆形白毫。佛像面相丰满,双眼紧闭呈熟睡状,额头、鼻尖和唇部有近代水泥修补痕迹,其他绝大部分保存完好。卧佛头枕右手,手下为一长方形石枕,长1.15米,枕上浅雕变形荷花图案。
http://s13/mw690/954ab5c8xd2d155930e8c&690
胸窟,高2.51、宽2.24米。
http://s2/mw690/954ab5c8xd2d155c1d701&690
腹窟,高2.57、宽2.21米。窟内可见卧佛左手平直放于胯部和佛祖所着袈裟褶皱。
http://s3/mw690/954ab5c8xd2d155feba02&690
足窟,高2.52、宽2.31米。裸足,双足并拢。
很奇怪的是,这么大一尊卧佛,又是处于京畿三辅之地,可历代文献几乎没有记载,目前连一个确凿的开凿年代都无法说清。只能据于此窟同敦煌莫高窟第158窟中唐时期所开佛祖涅槃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加之中国宋朝之后已无开凿大型石窟的社会风气,考古学者将其开凿年代笼统的划分在唐末至宋之间。
http://s12/mw690/954ab5c8xd2d15711af9b&690
寺中还存有一座粗花岗岩质佛塔,呈宝瓶状,通高3.89米、最大径1米。在据台座半米处有一半圆形拱窟,高0.39、宽0.35、深0.2米,观其形制应为明清时期遗物。今有好事人给其命名为“雷锋塔”,不知何意。
http://s16/mw690/954ab5c8xd2d1578ba3ef&690
寺中尚有未完成石窟。
http://s14/mw690/954ab5c8xd2d1582448bd&690
一块天然形成的巨石将寺院分成前后两院,院中新建建筑多达7、8处,但除了卧佛为佛教塑像外其他多为道教新塑塑像,且均出自一般匠人之手,无亮点,也就不发上了了。
http://s10/mw690/954ab5c8xd2d1587da459&690
站在全寺最高点上南眺长安。如果您能早来个百八十年,再赶上个晴好天气,我包您能在此处看到渭河,如果您再有一双飞行员的好眼,保不齐能看到葬太宗九嵕山。
http://s16/mw690/954ab5c8xd2d158d9b0cf&690
http://s2/mw690/954ab5c8xd2d15927a071&690
http://s9/mw690/954ab5c8xd2d159732878&690
最后重点介绍的是寺院四周的数棵白松,在来卧佛寺之前,我只知长安温国寺中有一颗白松,每每路过温国寺白松我还很是自豪的给人介绍这白松为全省唯一,很是珍贵。今日到此一看,看来过去我误人不少呀。为弥补往日过失,送一副卧佛全身白描画像。
http://s7/mw690/954ab5c8xd2d3c83f0816&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