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w690/954ab5c84d0ca731d5261&690
桂宫建于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桂宫又称“四宝宫”,源于武帝在此宫中放置有七宝床、杂宝案、侧宝屏风和列宝帐4件国宝级宝贝。有历史文献记载桂宫的所在地即为秦时甘泉宫,如《关中记》:“桂宫一名甘泉”等等。近些年在桂宫遗址内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秦代封泥,从封泥文字来看,这些封泥应属于中央政府、王室所有,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历史文献记载或许不虚。但我个人认为桂宫仅仅是和秦甘泉宫的地望相符罢了,不可能是利用秦甘泉宫改造而成。从惠帝建长安城到武帝建桂宫间隔了100来年了,这100来年大汉朝的首都城管执法局是不能容忍一出未央宫北门就是一片残垣断壁的,尤其是未央宫的北门是宫城的正门,就如今日西华门一般。
桂宫的用途还是供嫔妃使用的后宫,其实这长安城中除了帝宫,剩下的好像都属后宫了,未央宫椒房殿住皇上的大老婆、长乐宫住皇上他妈、桂宫住皇上他奶、北宫住那些废黜的老婆、明光宫住宫女等后备梯队。倒是这太子好像在到处打游击,元帝当太子的时候住的是北宫,成帝当太子的时候又浪到了桂宫。典型的疼老婆不爱娃。桂宫最后一次见于文献记载是在公元26年,那年9月赤眉军进长安,刘盆子居桂宫,不久汉大司徒邓禹趁赤眉军主力在外之机偷袭桂宫。从此之后桂宫之名绝迹于历史文献,估摸着是在这次偷袭中被毁了,这样算来桂宫共存在127年。
桂宫也是被考古部门重点关照的一处,目前已探明桂宫东西900米、南北1840米、周长5480米、总面积1.66平方公里,东西南北四门宫墙据横门大街、西城墙、直城门大街和雍门大街均为50米。目前在宫城范围内探明7处建筑遗址,有考古报告发表的本人见到2处,即第二、三号建筑遗址。这两处遗迹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分别于1997——1999年、1999年下半年——2000年上半年进行考古发掘,今咱从桂宫的二、三号建筑遗址开始,大致了解一下桂宫。
桂宫二号建筑遗址
http://s13/mw690/954ab5c84d0cb1db704cc&690
桂宫二号建筑遗址位于夹城堡村东250米处,距南宫墙约100米,由南北两院组成。考古发掘之后,同长乐宫六号遗址一样复原了考古发掘的现场,但是我去了N次都是遇到铁将军把门,院墙还贼高,幸好这门是铁栅栏门,隔着栅栏尚可拍照,不然我又要翻墙了。
距考古报告介绍,南院发掘范围东西长84、南北宽56米,面积4704平方米,宫殿殿堂居于院中,东西两侧为附属建筑,南北为院落。北院同南院相连,共有一道院墙。北院发掘范围东西长84、南北宽46米,面积3864平方米,院中亦是一殿堂基址,院子南部有东西并列的三个院子,北部为东西并列的两个院子。北院以北40米处即为桂宫一号建筑遗址所残存的夯台遗迹,院中有修有道路通往。
桂宫一号建筑遗迹
http://s10/mw690/954ab5c84d0ca73c83f49&690
一号建筑遗址现在地面以上尚存一大型夯土台基,台基高12米、东西45米、南北56米,在夯台的东部和北部均发现登台遗迹。考古发现此夯台的建筑年代同二号遗址一致,应属一处观景之处。《关辅记》:“桂宫中有明光殿,土山复道从宫中西上城,西至建章宫神明台、蓬莱山”,所以有学者认为此次夯台即为文献记载中的明光殿土山,如此论成立,那么二号遗址就应是明光殿遗址了。
桂宫三号建筑遗址
http://s13/mw690/954ab5c84d0cb990c36ec&690
该遗迹位于铁锁村东160米,处于桂宫西北部,分别距西、北两侧宫墙340、345米。遗址东西24米、南北84米,建筑构造很是特殊,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无类似。从考古发掘图中可看出此次遗迹是由南北两个大房址和两处房址间的七座小房址、六堵垛墙组成,考古人员判断为一处仓储建筑遗迹。从遗址中出土了带有典型西汉中晚期特点的粗绳纹筒瓦及五铢、大泉五十、货泉等西汉中晚期钱币,说明此处建筑的建造年代下限不会早于西汉中期,这同武帝建造桂宫的年代相符。
http://s15/mw690/954ab5c807b4772036ade&690
自然考古发掘结束后,三号遗址就已回填,当我赶到时就是这一片天苍苍、草莽莽,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了。在这片草原中不但包括着三号遗址,还掩埋着更庞大的四号遗址。虽然我没有看到完整的四号遗址的考古报告,但从一些资料中也零敲碎打的收集到一点。其范围东西长124、南北宽120米,面积约1.24万平方米,建筑基址分东西两部分,中间为一南北通道。两处建筑基址上都建有殿堂、地下建筑和附属建筑,从建筑布局和规模来看,估摸着就是桂宫的正殿了。《汉书·哀帝记》和《汉书·五行志》中关于建平三年(前4年)发生在桂宫中的一场火灾都有记载,其中《哀帝记》言:“帝太太后所居桂宫正殿火”;《五行志》记的详细些:“桂宫鸿宁殿灾,帝祖母傅太后所居也”,这样我们就知道桂宫的正殿为鸿宁殿,并非明光殿。自然光凭建筑的规模就认定四号建筑遗址为鸿宁殿还是有些牵强,这课题留给汉城考古队的同志们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