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昆明池畔——牛郎织女石刻

(2012-08-05 14:45:18)
标签:

牛郎织女石刻

昆明池

陕西最早石刻

石鲸鱼

斗门镇

石婆庙

分类: 金石铸造

    《三秦记》载:“秦始皇作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筑土为蓬莱,刻石为鲸鱼,长二百丈,亦曰兰池阪”。这可能是陕西石刻的最早记载,只是那二百丈的鲸鱼,今日已觅不见了,估计是被后人敲成碎块修渭河堤岸了。石鲸已毁,那么陕西最早石刻的桂冠就落在汉时昆明池东西两岸牛郎织女头上了。资料记载这两尊石刻约为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发谪吏穿昆明池”时刻立于昆明池畔的,比茂陵霍去病墓前石雕还要早3年。

织女像

http://s10/middle/954ab5c84c67f86d2eaf9&690    织女石刻位于长安区常家庄村西,现已建成石婆庙。

http://s16/middle/954ab5c84c67f8c71e57f&690    石婆庙不大,前殿为玉皇殿,后殿内即供奉织女像。

http://s10/middle/954ab5c84c67f96663dc9&690    人靠衣裳、佛要金装。身高1.9米的织女石像也穿戴整齐,等人朝奉。其实当年古人刻的时候就给穿着交襟式衣服,腰间还系腰带,今人再一穿戴反而看不到全貌了。

http://s15/middle/954ab5c84c67fa026a58e&690    发型很酷,但怎么看也没有看出仙女的风韵来,眼神到有几分悟空的犀利。

http://s16/middle/954ab5c84c67f9e62f8df&690    我问看庙老媪,这么凶狠狠的怎么会是织女呢?老媪急忙撩开织女裙子下摆,亮出织女一对大脚,告诉我这像是跪着的,古时男人坐着,女人就是跪着的。想必老媪不知,在大汉那个时候,才没有这男尊女卑的讲究,上至刘邦一家、下至平头百姓,都这跪着,这叫“跽坐”。

http://s16/middle/954ab5c84c67fc71aeeaf&690    殿外有好事之人,搬来几块巨石,给牛郎织女拼了张石床,坐上面歇歇脚到是不错,要是睡一晚上,我估计非要是牛郎织女这等仙人才行。

http://s6/middle/954ab5c84c67fd3ca95b5&690    现在每到“七夕”,石婆庙就会举办庙会,附近七村八乡的都会来,很是热闹。去年带我家织女和孩子来过一次,人挤的只好将车停在二里之外。上图也是去年拍的,石床上歇了数名老织女,一位竟然呼呼梦了周公。

 

牛郎像

http://s4/middle/954ab5c84c67fe8e641e3&690    看完了织女,向西约6里,即是长安区斗门镇,在镇东街北有照片中的一院子,一直往后院走,石爷牛郎就在那里。

http://s10/middle/954ab5c84c67ff14624b9&690   石爷庙,比起他老婆可是要寒酸多了。小是小了些,可这小庙也是民国时期建筑,青砖青瓦、古香古色的,挺配牛郎身份的。

http://s1/middle/954ab5c84c67ffc6b9330&690    小庙后面开有小门,能和石像近距离接触,这像要比织女高一些,有2.3米。注意了,在石像后面挂着的锦旗上写的也是石婆。其实呀,这两尊石刻到底谁是牛郎、谁是织女,也没个准确的说法。《陕西省志·文物志》和《西安市志·文物志》认为这是织女,可《长安县志》却说这是牛郎,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人家长安区就给人家认为的织女修了石婆庙。但老百姓也不认账,都说自己家门口的才是织女。看来织女的名头要比牛郎香一些,也是人家织女可是仙亲,比鲁元、阳信之流要高级多了,而牛郎也就是一个不但敢偷看仙女洗澡,还敢偷人家衣服的问题青年嘛。

http://s14/middle/954ab5c84c6802d50b9ed&690    眉头微蹙、嘴角下撇、头结髻垂于颈后,再加上高挺的鼻子、线条流畅的嘴唇,我怎么看怎么觉着这才是织女。
    班固《西京赋》:“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这一左一右是说不清楚那个是牛郎、那个是织女了。但《关辅古语》:“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汉”,这一东一西应能说清楚了吧。

    最后必须说明一点,谁是牛郎、谁是织女搞不清楚没有关系,如你依今日两像之地望,将两像之间定为汉时昆明池的东西两岸,那么就大错特错了。下图是一张昆明池的考古探查图。

http://s15/middle/954ab5c84c6805952378e&690    在图上,我们会发现石婆织女已向石爷牛郎靠近了近乎一半的距离。昆明池唐之后干枯,渐渐化作农田。我估计是唐之后有热心之人,觉着两人分开1000多年了也没会上一次,不落忍,想把两像移到一起,也好享享天伦之乐,谁知石像太沉,走着走着就给人家撩半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