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安区水磨村北——碌碡堰

(2012-06-04 15:35:30)
标签:

碌碡堰

水磨村

水利工程

西安府

杂谈

分类: 金石铸造

    http://s10/middle/954ab5c8xc1a0d9367bb9&690

   在长安区水磨村北潏河南岸现立有清光绪年间石碑一通,碑上文字:“光绪癸卯(1903)夏四月尚书衔兵部侍郎陕西巡抚部院(下文埋于地下)乡民公立”,因下部埋于土中,为何事而立碑并不是很清楚。但据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卷五·地理考下》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自城外辘毒堰以下三十余里,逐段开浚,导水自西门入,曲达街巷”,此碑应为此事而立。嘉庆《长安县志》载:“又西为碌碡堰”。下注:“堰集碌碡为堤,故名。河身浸高,水常漫堤北行,故为石洞以通渠道。洞上累石高数尺,以防泛滥,不岁加修治,遇有涨溢,则皂河及通济渠下流必受其害矣”。但是没有记载碌碡堰的修建时代,又传此堰为宋时所建,我觉着恐有误。“堰”者,为修筑在内河上的既能蓄水又能排水的小型水利工程。那么蓄水又为何意呢?这就不得不说起西安府古时另一项水利工程——通济渠了。通济渠是明成化元年(1465年),为解决西安府西部用水而在丈八头(今丈八沟)皂河设闸,穿渠北流至安定门入城,后为扩大水源转由潏河碌碡堰引水入渠。所以说碌碡堰很有可能是为了配合通济渠而建的一项蓄水工程,那么建造年代应同通济渠相符。

http://s1/middle/954ab5c8xc1a0eae3bbd0&690    建国之后,碌碡堰下游又兴建多处水闸等水利工程,致使潏河水位提高,碌碡堰就被藏于水下泥沙之中了。上图河道中所突出部分就为碌碡堰遗址,当地人称之为“鹰嘴子”。我分析是因堰址影响了水流流速,泥沙在此雍积所致。
http://s10/middle/954ab5c8xc1a109d6d679&690    今在碌碡堰遗址西北(潏河在此段为西北流向)500米处建有新型水堰。

http://s12/middle/954ab5c8xc1a1122c199b&690    位于水磨村学校前的两颗古树,矮点的是槐树,高些的还真不认识。有古树的村子历史必久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