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咱看完了关中书院,今咱再往东走走,去看看三学街的三座明清时期的官办学府。东行不远,就在碑林附近有三条南北巷子,从西到东分别是长安学巷、府学巷和咸宁学巷,现在的人们统称为三学街。明清时期的长安县学、西安府学和咸宁县学就坐落于此。
一:西安府学
唐武德元年(618年),在长安城务本坊(今文昌门外仁义村一带)设立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唐末天祐元年(904年)佑国军节度使韩建放弃长安宫城和外郭城,以皇城为长安城,是为“新城”,移务本坊太学于新城内“尚书省之西隅”,太学后来成为京兆文庙。即今日之碑林。北宋景祐元年(1034),知永兴军事范雍奏准,在京兆文庙创办了京兆府学。元丰三年(1080),将京兆府学迁至“府城之坤维”。崇宁二年(1103),又迁至“府城之东南隅”,即今府学巷处。其后,金京兆府学、元奉元路学、明清西安府学,皆沿设于此。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废科举,改学制,西安府学停办。府学内建筑经百年变迁,现除尚存数颗古树外,已荡然无存。幸有乾隆年间《西安府志》记载,可使今人了解府学建筑分布。“大门前有坊,内有泮池,仪门内当甬道为魁星楼,中为明伦堂,两旁四斋,曰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堂后为尊经阁,阁后神器库。”漫步今日府学巷,进巷不久,小巷一分为二,形“丫”字型,在岔口的三学街社区委员会即为魁星楼旧址,其北今已改造成碑林博物馆展室。
二:长安县学
府学巷西即为长安学巷。长安县学原在西安府城西门外,明洪武三年(1370年)移于府城内西门大街县治西(今西安文理学院分校),成化九年(1473年)巡抚马文升再徙于府城门东府学西侧。后经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和乾隆七年(1742年)多次增修。其主要建筑原有春风化雨坊、射圃、魁星楼、泮池等。现尚存古树数棵和大门、二道门。
http://s6/middle/954ab5c8x79a0a91671c5&690
进巷不久就可看到长安县学大门遗址。
http://s8/middle/954ab5c8xc0469b27d1c7&690 二道门遗址位于大门遗址北4、50米处,因无近代修饰,显得比大门更加古朴。
http://s11/middle/954ab5c8xc0469b8d1dea&690
屋顶内部。
http://s4/middle/954ab5c8xc0469bd79b33&690
长安县学的建筑单单从这两处门址来看,比关中书院要朴素的多,这也是县级学府同省级学府的差别吧。也只有大门檐下的简单木雕能显示出此处的不同一般。
让我想不清楚的是,明清时咸宁、长安二县依钟楼东西分治,长安县学已建在人家咸宁县的地界上了,难不成是为了好统一管理?还是想加强一下竞争意识?
三:咸宁县学
向东走,过了碑林就是咸宁学巷了。咸宁县学创自明初,设于咸宁县治西(今西安市东县门街西段),历经明清两代多次增建葺修。原有建筑有儒学大门、明伦堂、博文斋、约礼斋、敬一亭及东西生员斋房等,现尚存魁星楼和奎星阁个一座。县学南原有崇圣祠,今碑林区少年宫是也。
http://s6/middle/954ab5c8xc046cbc0e875&690
魁星楼位于西安南门城楼东667米处,传说明万历年间,一年一度的乡试公榜,咸宁县竟无一人考中,这使本地的官员自感颜面无光,为了培植本地文脉,于是在此建造了这座专门供奉魁星神像的魁星楼,以求改变落后之局面。该楼台基为正方形,边长9.4米,楼两层,通高为14.65米,均设有回廊。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后来遭兵火所毁。清代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在大规模维修城墙时,曾予以恢复,后来民国末年又遭圯毁,1986年在原址复建。
http://s9/middle/954ab5c8xc046ec28f338&690
魁星楼高高立在城墙上,好找的很,奎星阁可就难找了。现今的奎星阁已被民居包围,走在街市上根本就察觉不到附近还有一座明朝古建,也只有在城墙上才可远远的看到一个尖尖。
http://s4/middle/954ab5c8xc046f7724733&690
知难而退那不是咱的风格,只有奎星阁没倒,咱就能找到。经多方打探,在咸宁学巷中段,找到了这么一个小红门,没有门牌号。
http://s3/middle/954ab5c8xc046f7dceda2&690
溜进红门后,悄悄的上二楼,看到那个木梯了吗,爬上去就能近距离的看到奎星阁了。说的简单,做起来不易呀,现在人们对进院生人定会抱有防范之心,第一次我就被人灰溜溜的赶出来了,说实话没有送我去派出所那是看我生的还算忠厚老实。过了数月,估计那里的人已淡忘了我的长相,第二次再去,专门找了个午休时间,进门后和谁也不说话,快速通过层层封锁,等他们反映过来我已拍完看完了,结果还是被房东警惕的目光押送出境。
http://s11/middle/954ab5c8x79a0b27e1b8a&690
这就是咱历经千辛万苦拍回来的奎星阁。阁高两层,二层北有龛,内供泥质魁星一尊。第一层已被民居包围,所留空间不足盈尺,具体情况已不可得知。仔细看,能在照片中发现城墙上魁星楼的影子。
http://s16/middle/954ab5c8xc046f875b31f&690
魁星,我怎么看这魁星爷爷都有点铁拐李的范呀。关于奎星阁的具体建造时间,查来查去也没有找到,有传说修建此阁的目的和魁星楼一样,那么咱就先订到万历年间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