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3

(2021-02-01 14:25:33)
分类: 教学技能展示活动

六上12.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桥》是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是小说单元,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写作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本课作为微小说,通过生动的环境描写,巧妙的情节推进及对人物的细节刻画塑造了“老汉”在山洪爆发时舍己为人、临危不惧的鲜活丰满的党员形象。除此之外,本课在语言形式上很有特点,一是短句多,自然段也极为简短,形成了急促紧张的节奏,让人在朗读时无形中产生顿挫紧迫感。二是描写环境时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出了死亡步步紧逼的危机感,为下文人物的牺牲埋下了伏笔,也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在结构上巧设悬念,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而且本课还是一篇极好的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熏陶的素材。这些,我们都可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适度地渗透给学生。

二、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6课,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同学们,我们之前还学过几篇关于桥的文章,你们记得吗?没错,有《赵州桥》,还有《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这篇文章写的是座什么桥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大屏幕上的词语

第一组: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狞笑、放肆

第二组:你拥我挤、跌跌撞撞、乱哄哄

第三组:揪出、吼道、沙哑、清瘦

请三位同学一人读一组。强调狞笑,第二声。重点提醒“当”是第一声。“咆哮”都是口字旁,表示洪水崩腾呼啸,像猛兽怒吼。

 齐读词语。

3. 读着读着,你们发现第一组词语在课文中都是形容什么的?第二组词语呢?第组词语呢?你真会发现,第一组词语描写的是洪水,第二组是描写村民的词语组是描写老汉的词语)

[板书:洪水 村民 老汉]

我们加上描写对象来读一读。

4通过课前自学,同学们已经收获了这么多。成功的喜悦洋溢在同学们的脸上。这是一种开心的笑。文中有个词语也是写笑的,什么词?“狞笑”。

这个词语不理解。“狞”在字典中的意思指:凶猛,样子凶恶。想想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把它放到句子中去读读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狞笑这个词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凶恶的笑。文中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小结:抓住关键字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我们就能读懂词语了

初读感知

1.解决了这些拦路虎,我们回到之前的问题上,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黎明的时候,山洪爆发了,全村一百多人惊慌失措,冲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德高望重的党支部书记临危不乱,指挥大家安全过桥,最后老支书和他的儿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走近老汉

1.课文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老汉,下面让我们聚焦老汉这个任人物。小说是如何塑造老汉形象的呢?

走进

学习活动一: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横线划出直接描写老汉的语句。

谁先来分享?就请你了。

2.聚焦描写老汉的句子。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反馈出示句子。

2)这几句都是写老汉的语句,我请五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当评委,看看谁读得最好,为什么?

你欣赏谁的朗读表现?为什么?

A.关注朗读提示词读出语气:句子中哪些地方给了你朗读提示?

B.标点符号也会说话。关注标点读

C.老汉的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板书:语言简短)为什么?人物语言与情境相一致。

在特定的环境中短句渲染紧张的气氛。短短几句话将当时环境下老汉的果断给表现出来了。

你们也用急促的语气练练。

你愿意把你读得最好的一句读给大家听吗?

3)其实,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除了要写好人物的语言,还会关注人物的(动作)看看老汉有哪些动作,找一找。

出示两句话: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老汉的动作(突显“冲、揪、推”三个字)

A.老汉揪、推的是谁?

B.在这“冲”“一揪一推”看似矛盾的动作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独白呢?学生补白说话。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心想(           

老汉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心想(     )。

(反馈时点拨:情况危急,容不下老汉想这么多,你能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吗?)

透过老汉的这几个动作,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汉?作为一个支书,作为一个党员,他先群众,后亲人,作为一个父亲,老汉先亲人后自己。

C.细心的同学可能还发现了这三个动作都特别“快”,都是不假思索的。为什么?小结: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词藻,不需要太多繁琐的语言,只要抓准了人物特有的动作依然能够使人物的形象丰满,鲜活。

4)还有一个句子也值得我们关注。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他在什么情况下像一座山?

B.回环朗读老汉的描写:

正是在这样瓢泼的暴雨中,老汉——

正是在这样肆虐的洪水中,老汉——    

正是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中,老汉——

他的神情是那样的?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汉?(板书临危不乱

5)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所有的描写都指向人物的特点。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配乐朗读720自然段。

3.小练笔:多么可亲可敬的老汉呀,可是,猛然间,一个浪头吞没了他。此时,站在河对岸的村民们(如:老奶奶、大嫂、小伙子、小孩子……)会有什么反应。请选择一个人物试着从语言,动作,神态去写一写。

反馈。

(四)存疑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除了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态直接塑造人物形象之外,文中还运用了什么哪些方法来衬托人物形象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你能不能有所发现。

1.交流:

1)环境烘托:洪水、暴雨的描写(在主人公老汉出现之前,课文还写了什么?)

对比衬托作者又是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呢?下节课再学习。

(五)板书设计

12、

老汉     

村民   

小伙子        动作

临危不惧                                语言

舍己为人                                神态

工作单位:沙头镇渠口小学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

主讲人

徐海珍

活动时间

2020928

活动地点

2)班

活动主题

参加对象

语文组成员

 

 

 

 

 

活动内容及进程

 

 

 

一、老师在2)班准备公开课。

二、组内教师进行听课记录。

三、组内教师进行评课。

 

活动反思与建议

一课一议一思一得,每次活动,我们都能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攫取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获得成长在路上的我们,望能合作的更加愉快,进步的更加实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