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2020-08-14 21:43:30)

渠口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表(1)

时间

2020.3.18

地点

线上

备课教师

南静

参加人员

数学组全体教师

记录整理

南静

课题

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

核心问题

1、 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 如何用除法来理解分数的意义。

 

 

 

 

初稿描述

备课教师南静老师备好《分数与除法》一课初稿。提前两天,发送到数学组群,所有数学组成员教师观看初稿。

(初稿附件1)

集体讨论

对《分数与除法》一课的修改意见整理记录

刘雪丹老师: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尤其是对分数是作为分率还是数,经常存在混淆。可以在分析本质、感悟区别那块分数和除法两者联系和区别的地方,增加内容“当分数表示除法运算结果时是一种数(可以加单位),当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时,分数是一种分率。”

陈菊英老师:例题教学中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这个分数的意义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从分数的意来说,就是把一块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从除法的意义来说,把3块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邹晓苗老师:在初稿里,对学情的分析比较笼统。对学生学情的描述需要更加具体。根据刘老师的看法,可以在练习题第3题的第3小题里增加一问“每一段是这段铁丝的几分之几?”。同一道题,两种问法和答案,让学生对分数作为数还是分率的区别有个理解。

金林老师:在用字母表示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时,分母不为零要体现。也就是字母表示时,要强调一下b≠0。

南静老师:再次看初稿,发现虽然布丁契合生日的情境,但是布丁像果冻,比较难像书上情境的月饼一样可以重叠切。学生可能因此在活动中思考分法时,较难想到预设B的分法。

初稿修改

1、 学情分析:

2、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含义的两种表达方式。

3、 板块中,分数和除法的联系和区别的内容修改。

4、 练习题的适当修改

 

 

听、评课记录

 

教学反思

《分数与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展示、教师课件演示等环节让学生从除法的角度去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达到

了预期的效果。

因为是网课期间就讲了这节课,所以我在课后对内容进行了补充,对学生进行了辅导。在讲这节课之前,我以为是很简单的一节课,学生在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一定会很容易,唯一的难点是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我想只要让学生借助实物圆片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再加上教师用课件形象、直观的给学生演示一下,学生就会理解了。但当我讲完这节课后,才发现我的想法太简单了,我把学生想象成理想化的学生了,因为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部分知识虽然有大部分学生理解了,但仍有个别

学生在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还有疑惑。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值得我去思考:

  学生不是理想化的学生,不要指望他们什么都会,因为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为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于个别学困生只要求他们理解掌握前两种方法就可以了。

 


五下《分数与除法》定稿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个层次内容中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通过两个实例从而揭示了分数另一方面的意义,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为0)的商。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等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

【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4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初稿未体现两种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合作探索能力,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今天是齐齐的生日,邀请了3位好朋友小佳、小艺、小冰来家里一起过生日。爸爸妈妈给她们4个人准备了一堆零食、3块8寸披萨6个蛋挞和一个生日蛋糕,这些吃的该如何分呢

板块二:温故求新

1、旧知引入:出示题目、直接口答

1)齐齐将蛋挞平均分给3个好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蛋挞?

     【预设】学生口答:2个,6÷3=2(个)。

(2) 如果分蛋挞时,算上齐齐,分给4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

         【预设】学生口答:1.5个,6÷4=1.5(个)。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整数除以整数,商是整数、小数的题目,为下面两道例题提供依据,并搭起解题框架以实现解法迁移。)

2、1教学

1)出示题目:蛋挞分完了,那生日蛋糕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人分多少个?怎么算? (指名回答)

【预设】

1÷3=0.3333……

揭题:能除得尽吗?当两个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到底怎样用分数表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就能很快的说出得数了。  (板书:分数和除法)

追问:还有其他的算式吗?

1÷3=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教师板书两种答案)

2)思路分析:回答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的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路

(思路讲解当中,引导学生回想分数的意义,从分数的意义回答)

【预设】1÷3,就是把1个蛋糕看成一个整体,是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来表示,就是一个蛋糕的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块。

(3)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ppt图解结果

完善板书:1÷3=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个)

 

4追问: 如果把这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5个、6个人时,每人又可以得到多少个蛋糕呢?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比较熟悉,因此在多媒体课件演示图解过程后,学生就可以理解:除法计算的结果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下,是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再通过追问, 学生即会认识到 1÷N= ,初步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教学例2

1)出示题目:齐齐发现只有3块大圆形披萨,但算上自己有4个人,该怎么3块披萨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2)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4=

3)四人小组讨论:3÷4的结果用分数可以表示为多少?

4)活动:四人小组合作进行“分一分”活动

圆片代表披萨,分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披萨 有几种分法?

学生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指名小组代表上台汇报结果,并展示分法边叙述操作过程。

提问:3÷4表示什么呢?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预设】

A:把1个披萨平均分成4份,3个披萨就有12份,每个人得其中的3份,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就是1个披萨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B:3个披萨重叠在一起,把这个重叠在一起的披萨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重叠披萨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也就是3块披萨的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块。 

C:先把2个披萨摞在一起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4个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披萨,再把1个披萨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4个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把一个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块和一个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块拼在一起,就是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块。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的两种含义(从分数的意义和除法意义来说)

      提问:我们观察一下A、B两位同学的分法。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预设】

相同点:都可以拼成1块的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也就是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不同点:A是1块的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B是3块的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引导:殊途同归,表示不同的意思,却都是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分数的意来说,就是把一块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从除法的意义来说,把3块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这三种方法大家最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预设】相比较而言,方法B比较简单,方便。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小结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块既可以表示1块披萨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也可以表示3块披萨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所以3除以4的商就是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板书:3÷4=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块)) 

(设计意图:3块披萨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披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组织学生讨论,并利用圆片披萨”充分操作,体验A、B两种分法的含义,重点在如何理解3块披萨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就是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块。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整数相除,商不是整数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进一步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板书,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1÷3=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个) 3÷4=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块)

2)小组讨论:把你的发现告诉组内的同学。

3)小组汇报,完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

板书:被除数÷除数=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4) 讨论分母不为0。 提问:在被除数÷除数=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除数不能为0,分数的分母也不能为0。

5)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提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怎么表示呢?

【预设】 a÷b=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b≠0)(强调b不为0

6)分析本质、感悟区别。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和区别。

刚才我们找到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但是还不够,我们要知道它们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一起填一填表格吧。

 

分数

除法

联系和区别

分子

被除数

分数线

÷

分母

除数

分数

1、可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是一种数。(可加单位)

2、可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可加单位)

除法是一种运算

提问:除法和分数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以怎样分为基础呢?(平均分) 

注意:(教师提醒)分数能够看做整数相除。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讨论、概括等自主发现规律的过程,教师真正地引导道学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中,彻底地弄清了分数与除法的内在关系,使之形成知识体系,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板块扎实训练,活用新知。

1、填空。

P51练习十二第3题

24÷25=    16÷49=    2÷9=     11÷12=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  )份的数。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3÷( )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几道练习,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涂色:将分数用涂色部分表示出来。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3、列式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期间老师巡视。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答案。)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分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2)小华15分钟走2千米,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

3)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

 每一段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呢?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加强学生对分数除法的关系的理解。) 

4、考考你

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 ),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 ),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 ,( )不能为零。( ) ÷ ( )= ( )( )。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的方式 ,进一步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评价反思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理清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五、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1÷3=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个)             被除数÷除数=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3÷4=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块)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