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云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五下《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013-05-06 18:57:52)
标签:

校本培训

文化

    2013年5月6日,我校数学组教师齐聚会议室,进行集体备课,校长吴晓军也参加了活动。本次备课内容为五年级下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由沙彩晓老师主备,其他教师共同研读教材,制定学教目标及流程。

http://s11/mw690/95427b40gdc0ab31144aa&690

http://s7/mw690/95427b40gdffae92b2af6&690

白云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地点

教师办公室

  时间

 

2013.5.6

 记录者

沙彩晓

年级

五年级

备课内容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课堂实施者

沙彩晓

缺席

情况

出席教师

叶晓和、邵蓓瑜、沙彩晓、潘里燕、陈美英、余娥燕

 

 

   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约分后安排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因为无限小数化分数是很复杂的,所以只研究有限小数化分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小数大小的比较分数大小的比较。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等等。

1、理解分数小数互化的必要性,能正确的将分数化为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的理念,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教学

 重点

与难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归纳并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用这个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

内容

及进程

 

 

 

一、集中学习教材,研读教材。

二、讨论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归纳并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用这个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讨论教学流程

该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小数转化到分数还是分数转化到小数上,在前面三年级学习认识小数时我们是借助数轴从十分之一到0.1的,所以对于一位小数可以写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可以写成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可以写成千分之几学生应用起来应该是比较熟练的,只要在转化后再化简就行,而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是我们这一学期才刚接触的,由此我们决定将重点放在从分数转化到小数上。而分数转化到小数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种为可除尽,一种为除不尽,经过讨论决定这节课除不尽的暂不讨论。

 

 

 

活动

 反思

与建议

 在教授新课时老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去教学,尽量做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做好知识点的取舍,会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过程

确认

        

            

  教导处签字:戴珏娟


        课后,听课教师对本次节课进行了点评。

白云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表

 

地点

五(2)班

  时间

5.16

 

 记录者

沙彩晓

年级

五年级

备课内容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课堂实施者

沙彩晓

缺席

情况

出席教师

叶晓和、邵蓓瑜、沙彩晓、潘里燕、陈美英、余娥燕

 

活动

内容

及进程

 

 

一、沙彩晓老师讲述上课理念。

二、各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潘里燕老师认为:该堂课教师的表情过于严肃,给学生过多的压迫感不利于学生放松的思考。

邵蓓瑜老师认为:在教授分数转化成小数时出示的那么的例子是为什么了,有没有必要有待讨论。

余娥燕老师认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再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陈美英老师认为:这堂课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叶晓和老师认为:在这堂课上老师注重学生的个人思想,让学生的自己计算,研究的过程中得出想要的结论。

活动

 反思

与建议

1、课堂上学生的想学生的说应该占大部分的时间,老师仅仅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适时的去提示,帮助他们。

2、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相信学生,不要过早的把答案说出来,相信他们能得出好的结论。

 3、数学思想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要长时间的坚持。

过程

确认

           

 

  教导处签字:__戴珏娟_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