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地开展摄影批评

标签:
摄影言论稿批评报纸摄影人 |
分类: 摄影 |
褚福义
“肖尔现象”引发的话题和争论,让笔者想到,批评无论指向哪一方,都应该用事实说话,都要从事实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道理,以理服人,旨在“引导性”和“建设性”,而不可带有个人情绪和主观臆测去判断作品,更不可有个人攻击、泄私愤之嫌。不当的批评或伪批评,显然与摄影批评的建设性相去甚远,实为对摄影批评的干扰和阻碍。
批评是一种评论或评判,批评的目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消除模糊认识,提高赏析、解读和创作引导作用。摄影批评应该态度真诚,通过情感表达建立与被批评者和读者的良好沟通,这种相互砥砺、彼此互动的目的和初心,必然要求批评态度得与人为善。应该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而不可以抓住作者的某些言论和作品的某些缺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否则,不仅会引起读者的反感,还会引起被批评者的心理不适。其结果,既达不到批评目的,又达不到交流、探讨想要的效果。
从艺术角度来看,对艺术作品其实没有一个绝对准确的定义,因而,无论站在什么立场去评论,都没有绝对的客观性。但是,无论哪一方,都要用发展的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我们看20世纪有不少创新的艺术品,有的一面世就遭到质疑甚至漫骂,可后来却成为名作。同样,有的作品当时受到热捧,但以后却淡出人们的视线。因为艺术的高低和雅俗离不开背景和当时作者的思想。
摄影批评是摄影批评家在艺术家与公众之间搭建的桥梁,提倡通过学术争鸣推动形成评价、审美共识。应当承认,摄影术的诞生仅180余年,大众摄影艺术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多种多渠道的学术交流和理论探讨形式,引导公众分析、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价值意义。摄影批评还要发挥好监督和指导作用,通过评价和反馈,激励艺术家不断创新和提高,引导和推动摄影事业健康发展。
褚炜,本名褚福义,系中国新闻社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报》专栏作者。摄影图片和文章刊载于中国摄影报等报刊,且有论文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编辑、出版的论文专集,摄影作品入展国内外艺术馆、艺术双年展、摄影节、摄影大赛,并有获奖及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