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年级的语文阅读课
(2013-03-06 20:10:31)如何上好一年级的语文阅读课 |
||
|
||
|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是阅读课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时,我在谈话导入后,给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然后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读课文、正音。这一环节的读主要是读正确,字音读准、不掉字、不添字。 识字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如果识字教学结合语言环境不够,抽读单个的生字花的时间太多,脱离语言环境,这样的识记难度是非常大的。学生记的基本顺序是由字到词再到句。由于学生识字的根本目的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都要会认。因此,我反其道而行之,首先让学生在初读的同时在句中认识生字,然后呈现带生字的词语,最后呈现单个的生字。这样为识字提供了语言环境的帮助,降低了一定的难度,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识记。 巩固识字的最佳途径是复现,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是不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学生就很难记住。但是一节课孩子们分析7、8个字形,少数孩子在发言,多数孩子心不在焉,花费了很多时间,字形分析得很透彻,字音孩子不一定记住了,因为字音和字形是没有联系的,可见分析字形对识字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后,我把分析字形的时间给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组词来巩固识字。 新课标强调低年级的课文重在朗读,不要刻意去理解,那么一年级的课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有没有需要理解的呢?有,那就是要读出作者写这些话含着的感情。怎么读呢?我在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课文后,再给学生时间读给自己的小伙伴听,这一次读,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直至把课文读通顺、流畅。在学生读通、读流利后,我又引导学生分段读懂课文,同时指导朗读。 读懂课文,就是要读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文章的理解。虽然是低年级,这一步却必不可少,否则就会走入泛泛读读的误区,这一步不是分析课文,而是根据课文具体情况,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去感悟语言。在分段指导学生读课文的时候,我运用插图由生字到词,再到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等重点词句,同时结合课后联系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学生在前面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情感体验,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便能逐渐读出感情并熟读成诵,这样的感情也是发自学生内心的。 此外,还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初步的读书方法,来体现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结合对少量的词和句的理解,来体现由读正确到读通顺,到读出感情的过程,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字、解词和语言的积累,还可以进行拓展的阅读。 我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有三点做法: 一、“指导预读,抓线索。” “预读”是指教师要求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后,适当提出“预读”任务,指导学生的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尝试抓住课文线索探寻思路的过程,寻找阅读中的突破口,这是指导“预读”的成功关键。由于每篇课文的体裁、题材、构思、语言特色等均不相同,“突破口”也就须因文而异。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一文时,学生通过“预读”,感受四个不同色彩的太阳,是描绘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使学生在“预读”中,享受一种快乐、惊喜、催人奋进的情怀,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指导细读,促理解。” “指导细读,促理解。”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细读、深思、多议,从而深刻理解文意的过程。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通过具体的书面语言文字的细致分析与综合,才能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想,体味作者的感情。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文时,学生通过“细读”,感悟到荷叶是夏天里的一首清凉的小诗,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在“细读”时,要让学生读出小水珠的调皮,小蜻蜓的轻柔,小青蛙的奔放,小鱼儿的快乐,让师生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 三、“指导精读,重积累。” “指导精读”是指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准确,学习作者的语言技巧,从而内化语言材料,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读文察意,也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帮助他们将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师可精选文中的精彩片段与学生共同欣赏品味,通过诵读、比较、议论等形式去体会作者驾驭语言的技巧。又如在一年级下册的童话故事《夏夜多美》一文教学时,学生通过“预读、细读、精读”后,会感受到夏夜景色的美,但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而在精读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优美的语言。如:青青的庄稼和草地,绿绿的树叶和小草,弯弯的月亮和小溪。这样,使学生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因此,在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致力于“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好语文这一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