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4:如何引导学生理解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2013-03-20 10:29:36)
标签:
反思 |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本周一(2013年3月18日)上午第一节,在一年段的集体备课中,有位老师提出,如何引导学生理解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如何界定多多少才叫多一些,多多少才叫多得多,少多少才叫少一些,少多少才叫少得多。有的老师说:“多一点就是多一些,多得很多就是多得多,少一点就是少一些,少得很多就是少得多。”,还有的老师说:“一年级是百以内的数,先比多少,相差一位数的就是多一些或少一些,相差几十的就是多得多或少得多.”。我认为:“判断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不能教学生具体相差多少才叫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而要引导学生多与少是相对的,只有在具体的数据之间相对而言,我举了例子,10、11、20这三个数中,11比10多一些,20比10就多得多;10、20、100这三个数中, 100比10多得多,20比10多一些。同样是20与10比,在不同的情境中,就不一样。判断“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相对于参照的数据而言比较接近的就是多一些或少一些,相差较多的就是少得多或多得多。”
前一篇:反思3:如何理解词语的方法
后一篇:反思5:如何指导学生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