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通民众当具备的“中医素养”

(2020-09-21 13:53:26)
标签:

文化

宣传

分类: 健康知识普及

               普通民众当具备的“中医素养”


基本知识

1.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总称,包括各民族医药学。

2.我们常说的中医,指的是汉族医药。字面上的中医,包括中医行业和中医人员。

3.中医基本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和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4.优秀中医医德与医术并举。

5.中医治病原理是根据阴阳五行等理论,辨证调整人体机体平衡。

6.中医最高境界是让世人少生病、晚生病、病早愈、活更好。

7.中医防病治病优势是简、便、效、验,能不用药不用,能用单方不用复方,能少剂量不用大剂量。

8.中医包含内容广泛,如中药、针灸、推拿、保健、按摩、刮痧、拔罐、养生、食疗、美容、砭石、火疗等。

9.中医药防病治病得遵照中医药基本理论辨证防治,才能获得近期和远期理想疗效。

10.运用中药治病是中医最常见方法。

机构常识

11.提供中医诊疗服务机构包括医疗机构和健康养老服务机构等,须获得机构执业许可,并在诊疗科目栏有中医科、针灸科、中医康复科等。

12.提供中医诊疗服务机构与销售中医药产品药店、超市等有明显区别。

13.看中医既要看医疗机构,又要看医生诊疗科目。

14.养成网上查询医疗机构习惯,走好中医就诊第一步。

医生识辨

15.识辨医生是看好中医关键步骤。

16.在国家卫生健康网页及其微信平台医生查询窗口上能查询到医生相关信息

17.中医诊病当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经验丰富医生,或可损略少许问诊内容

18.了解中医是看好中医必不可少环节,盲目看中医、服中药,对身体健康有害。

19.看病时间比较短(一般疾病5分钟以内)医生,要堤防;初次看病开大方、推荐用很多药物和昂贵药物医生,要警惕

20.正规中医不会对疗效打包票,人体机能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中,谁都不敢保证任何人身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21.学会识辨他人介绍的好医生特别是“送上门”来的医生,理论和诊疗经验丰富的中医,不会有充足时间与患者周旋。

22.中医最佳疗效来自于医生辨证论治过程,以及病人病情真实情况等。

23.神医有褒义和贬义之别,褒义神医是对优秀中医诊疗技术的肯定,法律角度不允许用神医这个词汇;贬义神医是对虚假中医的称谓,他们专攻民众对中医药行业和疾病康复知识了解甚少这个弱点。

24.民间中医不完全等于在民间行医的人。

25.评价中医仅以以病人数量多少和疗效来定论是不够的。

26.盲目信任来路不明中医,是拿自己生命安全去做赌注。

药物知识

27.中药本身具有治病作用,某些药物患者自己使用也能获得临床疗效,比如,生姜防治风寒感冒等,这虚假中医能看好病根源所在。

28.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等)、中药配方颗粒等。

29.中药制剂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数字,中成药中外包装上没有OTC标识为处方药,标有OTC标识为非处方药。

30.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为处方药,须凭医师处方销售和使用。

31.中药和含中药成份药品,得遵照中医基本理论使用,才会收获最大临床疗效。

32.盲目使用中药及其相关产品,风险很高,药品就是药,是药三分毒。

33.食药两用中药除了用于治病外,可用于健康保健、慢性病调理等,若有明显临床症状,最好请医生诊疗。

34.书本和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以及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刊登的处方、用药等,是提供给行业人员参考和探讨的,勿擅自使用;确有必要用者,在正规医生指导下运用

35.一切未经医生签名的处方,都属于不合格处方,勿盲目照方用药

36.任何中药、中成药都可能会有不良反应发生,无非比例大小。

37.药品疗效不在于价格高低和外表是否华丽,而在于对症对病对人。

38.任何时候用药都先认真看说明书、医嘱等,吞下去的药难吐出来,错用一次药,就有一次失去生命风险。

39.孕、产妇婴幼儿、高龄等人群,用药必须三思而后行。

40.60周岁以上人群,年龄越大,用药量应当越小。

41.含有毒性成分、十八反、十九畏等药品,必须严密观察用药,勿擅自使用。

42.中药与西药同时混合使用,风险倍增。

43.未经炮制的野生中药材有杂质,甚至有毒成分,盲目使用风险。

44.治病用药时,药量根据病情而定,是药量越大,药味越多,疗效越好,所谓药不投方,用船装

45.药品真假主要不在于外包装,而在于成真实符合相关标准

46.正确用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

养生保健

47.健康养生保健惠于一生,越早越好。

48.健康养生保健内容广泛,包括饮食起居、情志活动、有氧运动、规范就诊等。

49.一切以中医药为主的健康养生保健服务,得遵照中医药基础理论,规范操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50.参与健康养生保健要记住,不必要用药就远离药,用药就是医疗,须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用。

51.在诊疗疾病期间健康养生保健,得征求主诊医生意见。

52.医生指导下开展健康养生保健,事半功倍。

53.医药专业人员开展的健康养生保健,勿盲目效仿

综合信息

54.用现代医学理论论证中医,存在很多未知东西;用中医理论去对话现代医学,“钻牛角尖”嫌疑

55.人类在医学面前有很多未知东西,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并肩作战、和谐共处,人类受益更多。

56.身体一旦需要看医生,便是人生可能结束的旅行,无非比例大小而已,比如,药物严重过敏导致休克甚至不治、诊疗过程中突发意外等,那怕仅有百万分之一,我国十多亿人口,也有上千人可能遭遇不幸。这不是医生的错,也不是病人错,而是医学属性。

57.从中医药发展数千年历史来看,病人与医生“心连心”,才有更多机会克制病魔。

58.全社会尊重中医,全人类或益。

59.发展好中医药,造福百姓健康,还人类传统医学灵魂。

60.为热爱从事中医药服务者鼓与呼,等同于为自己和家人健康鼓与呼。

                  选自《约会中医》(2019年12月出版)一书。转载须注明此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