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亦师亦友《中国中医药报》陪伴我成长
(2018-12-21 16:01:49)
标签:
文章人物医生 |
分类: 王婆卖瓜 |
当年,我所在实习医院规模相对较小,住院病人不是很多。我跟随带教老师上班时,除了写病历、查房、观察病人等,多数时间便是坐在办公室看报纸。自从与《中国中医药报》初次见面那天起,我心中便有一种压不住的“一见钟情”感觉。
当年,我酷爱阅读有关临证中医医生发表的文章,特别是学术经验、临证方法等。每当值夜班时,我常常将《中国中医药报》上刊登的基层医生所发表的文章,以及作者所在医疗机构等信息,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
短短一年的实习时光很快结束。《中国中医药报》也成了指引我不断成长的老师、朋友,“将来,我也要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文章!”这是我实习结束时,悄悄在自己心里定下的目标。
1996年,我实习结束后回到村子里开始行医。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无法到几十公里之外的邮政局订阅报刊,不得不与《中国中医药报》“失去联系”。由于临证经验不足,常常遇到“似是而非”的病例,无从下手。我翻阅教科书寻找答案的同时,常常将在实习期间摘录《中国中医药报》上刊登的经验小册子当作“导师”,与之“细细切磋”,从而寻找到较为准确的辨证论治方案,让一例例痛苦中的病患康复。
两年后,我来到镇上行医,在邮局订阅报刊较为方便,我终于有了一份自己的《中国中医药报》!至今,我对第一年订阅《中国中医药报》的情景记忆犹新。当邮递员将1999年第一期报纸送到我诊室时,心中有一种非同一般的喜悦。从那时起,我几乎天天阅读《中国中医药报》,每当遇到疑难病例时,就把《中国中医药报》当作我的良师,从中寻找最佳答案。
很快,我成了镇上有名的“小中医”,很多老年患者慕名前来就诊。我从《中国中医药报》上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颁布实施,我通过《中国中医药报》上刊登的广告,购买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料,顺利通过了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国中医药报》是我学医路上的良师益友。
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文章一直是我的心愿。前些年,我常常写一些有关基层中医药行业发展方面的文章以及自己浅薄的临证经验文章。我记得2011年6月13日,《中国中医药报》第三版“管理”栏目刊出我的第一篇文章。虽然是一篇简短的“建议”豆腐块,还是让我兴奋了好长一段时间。
从1995年到2011年,历经16个年头的不懈努力,我的作品终于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刊发。从那以后,我的作品逐渐得到了报社编辑老师的认可,这不仅给我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让我多了很多乐趣。比如,有人在报纸上看到我的作品后,慕名前来就诊;有人看到我的作品后,登门向我“取经”。
当我的作品一篇接着一篇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刊出,我被推选为报社四川记者站通讯员。当上报社通讯员后,由于连续几年有关于古蔺县中医药行业方面的新闻稿见报,我被推选为古蔺县医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组成员。
2015年,我被报社评为2014年度《中国中医药报》社“优秀通讯员”,受邀参加了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举办的报社四川记者站通讯员培训班,培训班提升了我的中医药行业新闻写作能力,稿件被采纳的比例相对有所提升。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随后的2015年、2016年、2017年,我都被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连续4年获得嘉奖。对我这样一名在偏远山区从医的“小中医”来说,报社给予我的这些褒奖,是“非同一般”的至高荣誉,我由衷地向《中国中医药报》说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