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说说“铁杆中医”

(2015-08-09 12:56:52)
标签:

健康

分类: 中医宣传

也说说“铁杆中医”

                         梅松政

2013年5月13日,《中国中医药报》对“铁杆中医”培养进行了报道,文中说:“培养铁杆中医以振兴中医”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多年所倡导的,其对“铁杆中医”作了如下的诠释:“立足于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之上,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的人才。他们是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熟练掌握辨证论治,能运用中医各种治疗方法为病人解除疾苦的医生;他们是有科学的头脑,有广博的知识,能与21世纪最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以创新发展中医药学的优秀人才,乃铁杆中医也。”

邓老是最先提出“铁杆中医”一词的人,从上述“铁杆中医”概念中,不难看出,具备“铁杆中医”的元素为“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继承和创新并举,熟练辨证论治,有科学头脑”。在我看来,邓老这个“铁杆中医元素”还不足,“铁杆中医”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终生以学用中医为荣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组成部分的中医,其理论吸附在哲学基础之上,它是通过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总结出来的。以比类相思维认识人类、认识人类疾病和与疾病相关的药物等。

中医理论的形成源自于几千年来,国人与疾病斗争的总结再总结。这个过程中,难免有个人主义、本本主义、缪传讹传等,故而导致中医必须反复的总结和推陈更新。

中医理论的形成是一次又一次的总结和更新,必然需要中医临证者始终保持谦虚态度,永远都是中医的“学习者”姿态,这样才能不断的发现自己不足,改造他人的不足(就是创新),这些正是需要具备以终生学习和运用中医为荣的人,才能达到学好中医、用好中医、创新中医的目的。

用传统文化武装自己

中医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整体观念为主导,辨证论治为临证,必然有“迂夫子”的形态。这种以传统文化为指导的医学体系,必然让学习者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可能导致学习中医者在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之间模棱两可、迷失方向。

这些行业特殊性,就得需要学习中医者始终用传统文化来武装自己。比如,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份子。中医认为,“生命是整个自然的结果”。(《自然辩证法》)在《素问.阴阳离合论》中就指出“天复地载,万物方生”,也就是说,人必须依附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疾病才会少之。

从这些中医理论特点和中医的形成过程以及中华民族的传承特点等来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尤其是成为一名合格的“铁杆中医”,必须始终用传统文化来武装自己、发展中医。

仁爱之心坚持到永远

中医理论认为,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根据辨证得出的结论,“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从而达到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至”。

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医者仁心。特别是在“唯利是图”的当下,更是考验中医仁爱之心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中医大师成明显下滑趋势就是中医仁爱之心被“唯利是图”战胜了。必然造成中医成为罗伊.伯特(Roy porter)的观点,“如果不坚持正确的医学目的,重技(术)轻人(文),那‘医学的成功可能导致一个自己创造但又无法控制的怪物’”。

当中医仁爱被“唯利是图”占据时,中医的“大处方”、“过分疗程”、滥用药物等等就会应运而生,最终让中医自己也会出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既是中医人文教育落后,也是中医工作者缺乏仁爱之心的缘故,所以,对于称得上“铁杆中医”的人必须是永远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科学运用中医是最高境界

     医学永远具有未知性和局限性,这不是中医西医问题,而是整个人类医学必须具备的特点,更是哲学思维赋予人类对待疾病的特点。要不然,就不会有人类存在。试想,当所有的人不生病、不死亡,人类还会存在吗?

中医大师邓铁涛提倡中医的传承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学习古籍文献,以四大经典为根,各家学说为本;二是向名老中医学习;三是民间采风。这些只不过是对中医学习方法和传承模式。笔者认为,要让中医药真正的能“与21世纪最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光靠上述三点完全不够。

当人类疾病谱在不断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改善,老百姓的认知能力不断的提高,各种医疗设备、药品生产等不断的现代化,中医行业自然会迎来“大考验”。这正是中医在科学面前是否“站得住脚”的关键时期。

从这些特点来看,“铁杆中医”必须具备科学头脑,能运用科学方法来让中医更好的服务于人类,那才是真正的懂科学的“铁杆中医”。

能读能写是“铁杆中医”的标志

一个以终生学用中医为荣、用传统文化武装自己、仁爱之心坚持到永远、能科学运用中医的人只能是具备“铁杆中医”的基本要素,还不能真正的成为一名合格的“铁杆中医”。

“铁杆中医”是能懂中医、用中医、传中医的人,这当中的传中医就需要中医具备能读能写的能力。能读,可以读懂中医金典,读懂同行经验与缪传、误传,读懂自己的不足,读懂中医的未来;能写,可以传承好中医,写出自己的经验,写好他人的不足,写好中医的未来…….

当下,“铁杆中医”就是始终保持中医精神,很好的运用中医和传承中医的人。这些离不开时时读中医古籍、学中医经验、验中医疗效,要做到这些,只有随时学习中医刊物新知识,随时谈露自己新观点。

所以,一个好的中医除开能运用简、便、效、廉的方法治好病以外,还必须能读懂中医金典和刊物文章观点,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发表与同行交流,从这些特点来看,“能读能写”是“铁杆中医”重要标志。

国医大师裘沛然强调,“医术是小道,文化是大道”。著名中医张锡纯说过,“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学医者,为身家温饱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原力大”。一位英国学者指出,“把医学作为一种技术来掌握是非人道的。医生不应该是一个普通的技术员,而必须是受过严格培训的科学家。”这些何尝不是“铁杆中医”应该具备的呢?

                                                       2014年8月28日写

                                      作者联系邮箱:1170142606@qq.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