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师”有画蛇添足嫌疑
梅松政
7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对中医医疗人员实行分级管理。中医医疗人员分为中医医师和传统中医师。中医医师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执行。传统中医师仅从事传统中医药服务。传统中医师执业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实绩考核、登记,在登记的地域范围、执业范围内开展中医相关诊疗活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
这当中的“传统中医师”这一说法,怎么看都有画蛇添足的感觉。中医学本身就是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严格上讲,从事中医学的人就是从事传统医学的人。要是硬要在现有的中医师称谓上再分出一个传统中医师出来,不仅容易混淆人们的视觉,更容易导致一些人大肆打传统医学牌子忽悠百姓,于中医学于中医师于病人都不好。
当前,很多地方出现保健、按摩、养生、足浴、刮痧、理疗等传统医学热,甚至远在澳大利亚也非常时髦中国的“马杀鸡(massage)”,“马杀鸡”保健按摩的英译。日趋严重的化学药物耐药以及其不良反应增多,导致人们纷纷爱上传统医学,尤其是中医学(汉族医学)。传统医学似乎走入“供不应求”的市场阶段。然而,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发展现象,一些医学知识浮浅的人们“一夜之间”成了按摩师、保健师、理疗师.......甚至成了中医执业医师,让普通百姓继续在寻求健康道路上雾里看花,迷失了方向。
笔者认为,放宽一些传统医学人员准入是好事,但是不能过于放松。首先,可以像甘肃、黑龙江等身份样放开基层具有一技之长人员获得“执业资格”,准许他们“就地执业”。其次,要督促和鼓励这些传统医学人员参加相应类别的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资质后,才能“迈开腿、走出去”。再次,加强保健按摩、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市场人员的监管,不能让这些人轻而易举地打着中医学帽子执业,否则只能再次让中医学“难分真假”。
其实,传统医学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我国的各民族医学以及其他国家各种族、各人种之间的医学。掌握传统医学技巧并非人们想象的“学手艺”那么简单,必须领悟人体生命科学道理,才能更好的融入传统医学传承、研究、运用当中。我国的传统医学包括汉族医学(我们常说的中医)、苗族医学、回族医学、藏族医学等等。
近年来,汉族医学(中医学)中包含的针灸推拿、保健按摩、拔罐刮痧以及中医药汤剂、中成药等倍受人们青睐。可是,人们忽视了这些行业最需要的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既辨证论治,从而导致好多治疗方法是徒劳的。要是再用一个近似乎画蛇添足的“传统中医师”来让这些行业人员轻而易举获得与生命打交道的从业资格,很容易导致中医行业“谜团倍增”。笔者认为,放开“门槛”是好事,关键是要让他们懂得这是从事着与生命打交道的行业,必先具备一定的人体生命知识,并且在正规医师指导下从事一定的年限,才能独立开业。
所以,没有必要再多出一个“传统中医师”的称谓,引导他们规范进入中医行业才是根本。不然,不仅会拖完善《执业医师法》的“后腿”,还能导致中医行业的发展更加“一团乱麻”,最终损害百姓健康,影响整个中医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联系邮箱:1170142606@qq.com
2014年8月8日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