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期医患都该关注的"焦点访谈"节目

(2015-05-10 18:29:44)
分类: 医学评论

         一期医患都该关注的"焦点访谈"节目

                                   梅松政

【导读】
    这是笔者发表在2015年3月4日《全科医学周刊》微信平台的文章,今天突然看到“湖南省汨罗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在手术室捡到一个手术病人立下的遗书。叮嘱子女如果手术出现意外情况导致死亡,必须索要不低于 30 万元赔偿,否则遗体绝不移出医院大门。并对所获赔偿款的分配做了详细的安排。”笔者立即想到,为何会出现这种极端事件呢?或许从这篇文章中能找到部分答案。
 
 
    2月2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江西“赣州监狱犯人死亡事件调查”,节目中通过监狱监控录像和记者调查形式,还原了赣州监狱最近六年8例死亡病例的死因。从报道内容来看,这是一期医患都值得关注的医学知识普及节目,更是一期让普通百姓明白突发死亡病例的真正主因的科普节目。
    突发疾病救治无效死亡,绝大多数死因是病人疾病本身造成
    死于2014年10月31日的48岁谢某某,通过死亡当天的监控录像显示:12点20分左右,谢某某正在车间正常工作。突然感觉自己不舒服,跟警员汇报后,得到就地休息,“卫生员给予服用了一粒雷尼替丁和两颗头孢。”到13点23分左右,谢某某突然捂住肚子站起来,向前走了几步,栽倒在地。随后,在场的监狱服刑人员将他抬到监狱医院救治。13点30分左右到达监狱医院,通过肌注肾上腺素、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按压等抢救约半小时,病人无效于14点01分左右死亡。
    由于谢某某栽倒在地时,左眉骨除受伤有一伤口,加上医生给予进行体外心脏按压等,或许导致其全身多处瘀斑。后来,死者家属对死者死因表示怀疑,经过法医鉴定,死因为冠心病急性发作致急性心功能障碍死亡。而另一名经过鉴定为因冠心病急性发作致心脏骤停,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的36岁服刑人员钟某某,在完全正常地走进监狱医院诊室就诊时,正当医生对其进行检查,突然倒地,再也没起来。
    这些病例若是不经过法医鉴定,或许大多数死者家属都会持怀疑态度,总感觉“医生可能有诊疗失误,或者用错了药”。其实,绝大多数突发疾病、急症死亡病例其死因都是疾病本身,比如急性心肌梗塞、脑溢血、脑梗死、急性冠心病等,基于医学的局限性和诊疗条件的限制等,很多严重突发疾病、急症病人到医生那儿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必然抢救成功率比较低。本期“焦点访谈”通过死亡病人当时的监控录像向大众普及了疾病、急病随时可能走到生命的尽头,这不是医生的无能和错,是疾病本身的规律,或者说是生命规律。
    任何药品都可能导致严重过敏性休克致病人死亡
    节目中一名服刑人员王某某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就诊,在输液过程中突然抽搐,不省人事,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通过法医鉴定,其死因为输注盐酸林可霉素发生过敏性休克。
    这例死亡病例告诉我们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任何药品都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导致病人发生严重过敏性休克致死。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属于较为安全的药品之一,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可能性极低。不过,那怕低至百万分之一或千万分之一,在人口基数比较大的我国,或许都会有数以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人,可能用药后会发生严重过敏性休克致死。想必,大多数人没有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绝大多数药品说明书中都有“对本品过敏者,禁止使用。”
    笔者从事临床诊疗近20年,遇到过最为奇特的病人就是对维生素C过敏,病人单纯服用一片维生素C即可导致全身出现过敏性疱疹。据她自己讲,她对所有常见抗生素都过敏。不过,值得提醒的是,很多人将过敏理解为用量过多,甚至认为只有静脉给药才会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过敏指的是有机体对某些药物或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不正常地增高的现象,比如药物过敏。过敏简单地说就是对某种物质过度敏感。当你吃下、摸到或吸入某种物质的时候,身体会产生过度的反应;导致这种反应的物质就是所谓的“过敏原”。在正常的情况下,身体会制造抗体用来保护身体不受疾病的侵害;但过敏者的身体却会将正常无害的物质误认为是有害的东西,产生抗体,这种物质就成为一种“过敏原”。也就是说,对某种药物过敏的人,不管是口服、触摸、吸入,还是静脉注射、输注都可能发生严重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病人就诊过程中,正常使用下发生的药品反应或医疗意外,医疗机构以及医生并不承担责任
    节目中,发生盐酸林可霉素过敏死亡的王某某家属律师认为,“不管怎么样,我一个人送到你二监狱(赣州监狱),他的生命权你要负责,一般的病死了你都要负责安葬,何况是你洁霉素(盐酸林可霉素)打坏了,打得(注射)他死亡的。”笔者认为,律师这话有待商榷,照这话意思,所有病人在医疗机构死亡,医疗机构至少都得负责安葬。那谁还敢当医生呢?作为律师说出这番话,并且在大众媒体播出,或多或少有蛊惑“医闹”嫌疑。
其实,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在规范合理用药的情况下发生的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是病人因患病就诊应该承担的一种诊疗风险,这并不是医疗机构以及医生的错。若是因此而导致病人死亡,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并不承担责任。若是像王某某家属律师所说,很多危重病人会找不到医生救治,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病人,乃至我们每一个人,谁敢保证明天自己不会成为一个为重病人呢?包括医生在内。
    笔者认为,大众媒体和各行各业都该从大局出发,正确看待就诊中的不幸死亡病例。俗话说得好,“医生是人不是神”,面对医学的未知性和局限性,任何医生都无法预测病人下一秒病情会是什么样。特别是用药反应,更是难以预测,包括使用中医药在内。所以,面对诊疗过程中的突发死亡病例,医患双方积极支持尸检是最重要的澄清事实方法,别轻易地往医生、医疗机构头上扣不负责、用错了药等“帽子”。
    医务人员伤心,整个社会遭殃
    假如医务人员面对危急病人,已经竭尽全力抢救,病人不幸死亡,家属无端猜测医生,甚至辱骂殴打医务人员,只能在医务人员内心埋下一颗“以后多加小心”的种子,一旦面对稍微“可疑”病人,转院必然是很多医务人员的“无赖首要选择”。
    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顶层医生面对及其危重病人时,再也找不到转院的理由,不可能建议病人转到国外吧?只能硬下头皮给予救治,成功了则是英雄,失败了则是“灰熊”。最终让一部分热爱医学的高端人才灰心离开医疗行业,导致行业人才质量下滑。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诊疗条件限制,简单不过的疾病在诊疗过程中也可能发生病人突然死亡现象。若是每一次病人死亡都得要求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话,基层医生随时面临一种“倾家荡产”状态,久而久之,热爱医学的人也会逐渐减少。
    一边人才不足导致医生“拼命工作”,一边糟蹋人才促使医生队伍“人才荒”,尤其是大众媒体、律师、公务员等不客观看待医患关系、病人不幸死亡等,一股经往医生“伤口上撒盐”,甚至一些公务员参与殴打医务人员。表象上看,医疗行业“太医多过病人”,而实际呢,尖端医务人员紧缺。医疗行业人才长期不稳定、不扎实,一旦出现如2003年“非典”那种疾病爆发时,就不是医务人员自己伤心了,而是整个社会遭殃,甚至是全人类遭殃。
    所以,这期“焦点访谈”确是谈出了当前医疗行业的“焦点”,值得所有人认真关注。其实,关爱医务人员就是关爱自己的健康,正如央视主持人所说,医生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他们付出自己的健康付出自己的时间,那么谁又来守护他们的健康呢?
 
                                                                              -----2015年3月4日《全科医学周刊》微信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