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理性看中草药致急性肝衰竭
(2014-09-12 12:59:45)
标签:
健康 |
分类: 中医宣传 |
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赵攀等以题为《中国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与预后》,报告我国急性肝衰竭(ALF)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急性病毒性肝炎,而是中草药。该研究报告发表在PLoS One.2013,8:e80991。
此报告一经发表,就引起各医学媒体的高度关注,人们纷纷指向中草药的“不安全性”。有的媒体直接用《中草药:我国急性肝衰竭的首因》等报道,似乎明确告诉人们,中草药已经走到“该停止使用”的地步,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为此,笔者认真阅读了该报告的原文,原文明确列出研究者对我国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及其比例。其中,病因不明者29.38%,中草药16.95%,其它原因15.82%,对乙酰氨基酚11.86%,急性病毒性肝炎11.3%,抗生素6.21%,抗结核治疗和化疗分别为2.82%,苯丙香豆素1.13%。这些比例合计才98.29%,还有1.71%是什么原因,不知道。
引起急性肝衰竭的原因比较复杂。比如,缺氧性肝损伤,如持续一定时间的心力衰竭、休克所致的肝瘀血、缺氧;毒物中毒,如臭米面中毒、四氯化碳中毒等;各型病毒性肝炎,如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还有如威尔逊氏病、慢性肝衰竭等也是引起急性肝衰竭的病因。
近年来,我国中草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乃至各种参有中医药的保健品、食品等被人们广泛运用,难免有过量、不当、不规范运用等现象,必然加重中医药的毒性反应。这种现象并不是中医药的错,而一些打着“反对中医”、“批评中医”旗号的人往往把这些现象归咎于中医药的“不科学”。
其实,关于中医药的毒性,中医药古籍早有明确描述。《素问》就有“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的记载。意思就是说,任何药品治疗疾病都要根据患者疗效反应适可而止,那怕是没有毒性药品也要“十去其九”,达到90%的症状消退就应该停药。张子和认为,“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之毒。”从这个角度来说,凡是一切食物、药物,运用不恰当都会有“毒”,比如大米饭过量服用同样会胀死人,难道不也是一种要命的“毒品”吗?
各种抗生素滥用致耐药现象“大面积”发生,人们开始信忠于中医药,导致从西药滥用走到中医药滥用,结果各种中医药毒性以及不良反应增加。就连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赵攀等的文章中都是以一个笼统的中草药来排例,而西药中却明确分有抗生素、对乙氨基酚、抗结核治疗。为什么不明确以单味中草药的名称来定论呢?值得思考。其实,西药的那三个类型比例加起来远大于中草药比例。
我们要理性正确看待中草药的毒性,包括肝损害、肾损害、血液损害等。任何食物、药物运用不当都会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尤其是具有一些明确不良反应的药品,更应该严格控制其用药对象、剂量、疗程、方式方法等。中草药导致急性肝衰竭原因同样值得探讨,滥用中草药正在成为当下的一个普遍现象,难道滥用吗啡导致吗啡中毒也是吗啡的错?!过度吃米饭导致消化不良,也是大米的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