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乡村医生更多发言机会!
(四川 小梅)
微博上,网友们再次转发1月前@末代村醫-望兒洞村獸醫
爆料的山东省卫生厅下发的题为《关于切实做好乡村医生串联上访维稳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内容让小梅多少有些疑惑,是不准乡村医生上访,还是“拦截”乡村医生“发言”?
有谁没事愿意千里迢迢去北京上访?大凡都是“有话没说出”才会出此下策。对于上访一事,可以说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干。它即耽搁上访者时间,又需要花费开支。可是,上访者大多数在“走投无路”、“被逼无奈”时,只有上访是他们唯一的“闯一闯”之路。
乡村医生为什么要上访?甚至需要集体上访,这当中有其内因。像山东省这种“拦截”乡村医生上访模式,从稳定社会来说,是上策;从解决问题来说,有推诿嫌疑。
实际上,乡村医生队伍是我国医疗队伍中的一支“怪军”,他们有医生身份,却无医生待遇。绝大多数乡村医生纯属于一种“小工”身份,需要时,你就是工人,不需要是,你还是农民。违法时,可以按照工作人员来处罚;诉求待遇时,少有人认为乡村医生是正规工作人员。正是这种不伦不类的模式让乡村医生成为我国医疗队伍的一个“怪物群体”。
这样一来,导致乡村医生在很多“场合”没有“发言权”。小梅曾经参加过一些乡村医生会议,一些基层卫生院院长、村委会主任等根本不给乡村医生发言机会,别说发言有人听不听了。
长期以来,乡村医生成了“只听不说”的一种特殊群体。是人都会有七情六欲,当乡村医生们被长期的“压抑”,必然易激发冲动情绪,“走投无路”的他们就会想到上访这一最后的“坎”。据相关消息,乡村医生不止一次的上访,几乎每次上访的结果都是迷茫。
一次迷茫,两次迷茫,三次迷茫......最后他们想出“结对上访”,这也是他们再次被逼无奈的表现。在我看来,乡村医生上访的最主要原因是在乡村医生身边,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诉苦”,甚至没有人愿意听他们的知心话,导致他们“抱着最后希望”进京上访。
所以,“拦截”乡村医生上访不是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给乡村医生一个合适的身份和开放的“发言”场所,让他们能明明白白自己的身份,舒舒坦坦地“发言”,或许他们地怨言就会少许多,上访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
乡村医生正需要一个能畅所欲言的“发言场所”,请给他们提供发言机会,别再“拦截”他们地发言。当他们地怨言有人听时,怨言就会成为良好的决策建议!难道不是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