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惊一场的“输液反应”
(2013-07-28 15:55:10)虚惊一场的“输液反应”
细心询问其发作时间、状况等,大约是在10分钟前,老伴拿来一块冰冻过的西瓜让王奶奶吃下,吃完约2分钟就开始出现寒战,手摇。老伴立即告诉我,我随即观察病情。一番询问和安慰后,王奶奶寒战消失,继续输完剩余的液体。
王奶奶的寒战来自于那块冰冻的西瓜,温差过大,导致老年人胃肠痉挛而出现寒战。与王奶奶交流十多分钟后,寒战、手摇几乎消失。她老人家安心地输完剩余的液体,没再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虽然是虚惊一场的“输液反应”,还是再次让我的心跳失去节奏。王奶奶是半个多月来,我首个输液病人。对我来说,早已以纯中医为主,很少输液。一是输液风险太高,一旦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那怕是正常疾病反应,病人都会认为是医生“液体有问题”;二是农村“老(人)小(孩)家庭”较多,输液耽搁时间,容易引发“二次伤害”,比如,有位老奶奶为了来输液,将小孩寄放在邻居家,结果孩子偷偷跑到水井玩水,被淹死了;三是村民的健康意识总是托在“找医生麻烦”意识之后,大多数村民发现输液过程中的任何反应,首先想到的是“医生用错药”、“药质量有问题”等,很少从疾病本身问题去想,这种状况使得医生成了“只准治好,不准出问题”的标识人物,有多少医生能达到病人的要求呢?
农村医生越来越难当,负责任的农村医生几乎都在焦虑中从医。病人出现一丁点意外,就会让医生倾家荡产。记得18年前,我在医院实习时,见到一位乡村医生给一位村民扎针灸,2元的诊费,导致那位乡村医生陪去一辈子的积蓄,还要保证病情不复发。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疾病的村民再三央求那位乡村医生给予扎针灸,结果,这位乡村医生一不小心扎到肺部,导致气胸,幸亏离县医院较近,立即让120送来救治。那位乡村医生花去所有的积蓄才把村民生命挽回。住院半个月后,病人要求那位乡村医生必须保证他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不复发,否则不出院。真让医院和那位乡村医生为难啊!当时,那位乡村医生险些自杀。我给予病人和乡村医生之间说了很多话,才让他们同意出院。要是今天,那位乡村医生更是“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一次虚惊的“输液反应”事件,再次让我体会了农村医生难当。有时,几乎达到“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的境界,作为以中医为主的我,或许会逐渐离开输液。可是,大多数学西医的乡村医生,他们不可能远离输液,甚至离不开输液。而他们怎样承受这种隐性的“治好是英雄,治死是罪人”职业压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希望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关注乡村医生的生存,别让他们长期过着“一只脚在卫生室,一只脚在牢房或者法院”的彷徨日子。
只有乡村医生的日子好过了,农民的健康才会有所保障;只有乡村医生的心情舒畅了,才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为农民的健康着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