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神木经验”到“麻木不应”的启示

(2012-10-01 10:04:29)
标签:

杂谈

分类: 医学评论
                      从“神木经验”到“麻木不应”的启示
 
                 ----不健全的制度和体制,免费医疗也会看不起病
 
                                    梅松政
                 
 
     7月20日《健康报》刊登了一篇关于陕西神木医改题目叫《从“样本”到“孤本”》的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三年来“神木在全国2800多个县中,实行免费医疗的这一棵‘独苗’”,从当时兴致勃勃的推行“抑制‘过度医疗’就可免费医疗”到现在的“对媒体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应证了笔者曾经的观点,不健全的医疗体制和制度,那怕免费医疗也会让老百姓看不起病。      
     笔者认为,目前的医疗制度,如新农合、职工医保等,在稳定民心上却是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效应”,在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这个实质问题上只能说是“数字上的成功”,真正的走进老百姓的内心时才会发现,“治不起的病还是治不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医学的特殊性导致的后果。
                 首先是医学存在未知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病种15000多个,其中能完全临床治愈的不到6000个,也就是说大部分疾病的治疗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时间”。
      比如,对待那些“病因不明了”的疾病,好比地震后查找被埋人员样,尽百分百努力,或许有人获救,或许所有救治结果都付之东流,要是不尽百分百努力,那就是百分百没有人获救。要是所有“病因不明了”的疾病都不治疗,就没有什么奇迹出现,尽力治疗就会出现“奇迹”,或者治疗结果还是“白治”。这就是医学的未知性造就了医学永远都会有“奇迹”出现,医生永远都会遇到治疗的结果是“劳民(命)伤财,不得讨好”。
      具有未知性的医学还有很多治疗方法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甚至有的病人该不该治疗也还没有明确“规定”,比如是不是癌症患者都应该化疗、放疗,有人认为化疗、放疗会导致患者“死得快”;有人认为化疗、放疗会延长患者生命;有人认为部分患者“不需要治疗”......各种观点都有其相应的“临床经验”,可是“谁都不灵验”。
      在这种可治可不治的情况下,一旦免费,大多数患者都愿意选择“治死”,不选择“等死”,自然免费的数额就成了“无底洞”,多大的财力都会“无力支撑”。
                 其次是我国城乡差别较大,对健康追求目标不同。
      这是我国各种制度难达到“一根竹竿插到底”的原因,医疗行业也不例外。由于医学具有未知性的特点,加上每个疾病治疗方法都有无数种,从几角钱到几千上万元的治疗方法都可治好同一种类型的病,再加上各民族、各地区、各家庭的生活习性不同,其对疾病的认识不同,比如脊柱变形性疾病,老百姓常说的“驼背”早期,城市人大多数就要求治疗,以免进入“驼背”状态,而农村人大多数认为只要不影响生命,“驼背”也没关系。
      对于大多数“病因不明了”的疾病和“可治不可治”疾病来说,经济条件好的可能选择治疗,经济条件差的可能选择不治疗。要是免费,所有的人都会治疗。
      神木县康复工作委员会一位办事员激动地说:“坏就坏在‘免费’两个字上。”的确如此,“免费”就会招惹很多“可治不可治”的病人盯着“免费”而来。别说“免费”了,就是说要报销百分之多少的新农合都会“牵引”出很多盯着“报销”的病人。
      神木三年来免费所开支分别为:2009年1.49亿元;2010年1.76亿元;2011年1.73亿元。从数字上来看,没有什么太大的出入。从实际运行来看,已经出现了很多毛病,如“信任公立医院的人增多,失去了正常的竞争”;“大小疾病跑县医院,造成了负面浪费”;“罚款、取消报销资格等措施无法摆脱‘小病大治、有病大养、虚挂病床、轻病人住院’等现象”等等。
      这些给我国城乡差别大有关系,城乡之间,老百姓的健康追求不同;城乡之间,医务人员的技术不同;城乡之间,医生对疾病的认知不同;城乡之间,国家对其管理方法不同;.......自然不会有一套政策能让全国人民都“适应”。
                 再次是大小疾病都报销导致各种医疗保障制度“越报越糟”。
      笔者认为,目前所有的医疗保障制度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误区,那就是大小疾病都报销,从而诞生出无数的所谓“定点”,定点药房、定点医院、定点保险、门诊定点、住院定点、新农合定点、医保定点等等。
      定点的背后就会失去真正的公平和竞争,只要有定点,就会有人“走后门”,扰乱病人的正常选择,尤其是像医学这种具有未知性的行业,谁都不敢保证这道“后门”该不该走,造就了铤而走险的人“不怕规章制度”,在神木康复委员会的“眼皮底下”,神木唯一的公立医院、最大的医院----神木县人民医院同样大胆“以病人为托套取县政府给予老百姓的救命钱。”
      实际上,各种各样的医保制度不必要大小疾病都报销,更不能设定所谓的“定点”。大小疾病都报销就会扰乱就医者的思维,扰乱管理者的管理方法,扰乱医务人员的诊疗目的;“定点”就会给予获得“定点”者的私下摇摆空间,就会给予不法分子想方设法进入“定点”提供机会,就会给予老百姓另眼相看非“定点”的机会。
      所以,笔者认为,要让“美国人都感到头疼”的医改在中国真正的的有“特色”,有“保障”,不能长期“摸着石头过河”,应该大胆探索,取消一切有可能“走后门”的规章制度,回到相对公平、公开、公正、可行、可用、可持续的保障体系建设上来。
                  最后建议,小病取消所有定点,让老百姓自由选择;大病真正的报销,实行多部门监管,严惩“钻法律空子”。
      笔者认为,要让医改真正的“为了老百姓的健康”,就得尊重老百姓的自由选择。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知识接受方法日益更新和快捷,小病小伤的绝大多数老百姓不需要任何医保制度都能“自行解决”了。真正的“看不起”的病还是动扎几千上万,甚至几十万的“大病”。但是“大病”存在“不能完全医好”这样一个空白,容易造成“花钱买死”,所以在“大病”这个问题上经济保障无法用一个固定数字来达到人人平等。
      取消“小病定点”,老百姓就会自由选择自己心中的“良医”治疗小病,同时也会让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小病技术上下功夫,形成良好的竞争格局。国家可以采取“人人平等”的方法发放“小病补助金”到人头。
      另外,提高“大病补救”报销比例,因为所谓“大病”不是一般的医疗机构和一般医生可以明确诊断的,需要多部门、多医生,甚至多家医疗机构才能明确诊断,这种情况不容易造成“小病大诊断、无病找病”等不良行为,易于监管,更容易打掉那些有“钻法律空子”思想的人。
      最终形成,管理者只管医疗机构的准入、执业行为等是否合法,不管老百姓怎样选择就医,万一有大病的,可以实现“先看病,后付款”的“按揭医疗”模式,让从小病小伤治疗防范大病出现、得了大病不管富贵贫贱都能得到及时、合理、权威的治疗,老百姓就不再为“看不起病”而发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