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区中医应该推行用经方

(2012-06-20 15:40:04)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医宣传

《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6月20日 http://t.cn/zWZg0zv 

                        社区中医应推行用经方

             

              最近,笔者时遇到一些病人拿着在社区卫生机构开出的中医处方来捡药,大多数的中药味数都在25味左右。毫无疑问是“标准的大包围处方”,有的处方完全违背中医的“组方原则”,寒热不分、补泻不称、攻补过度、用量超大、甚有毒味。由此,笔者想到经方,真心呼喊“经方进社区、经方进基层”。

             汪昂说过这样的名言,“古人立方,分量多而药味寡,譬如劲兵,专走一路,则足以破垒擒王矣。后世无前人之朗识,分量减而药味渐多,譬犹广设攻围,以庶几于一遇也。然品类太繁,功治必杂,能无宜于此,而不宜于彼者乎?”正是如此,“大包围处方”弊病多,甚至还会出现比经方更多的“不良反应”。
              自古以来,中医在百姓心中早有“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用船装”的组方用药原则。也就是说,只要辩证用药正确,不一定要药味多,有时一味药“专走一路”就“足以破垒擒王”。比较有名的独参汤就一味人参可以取到“起死回生”的疗效,而“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的名句成了多少有志中医的“中医辨证处方坐标”。
             何为经方?笔者赞成“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经方。除去重复,共178方,151味。”经方有何特点?笔者赞成“药少而精,出神入化,起死回生,效如桴鼓”这四句观点,既“普、简、廉、效”。
              经方的运用可以减轻患者费用、减少药物浪费、减少国家财政支出等,同时可以提高中医师的诊断率,提升中医的临证经验等。笔者认为,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不爱用”经方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处方医生对中医一知半解,不能真正的辨证论治,“医无定证,治无定法”;二是受利益驱使,“销售越多,收入越高”;三是政策支持,有的地方为了让中医药得到更好的推广,规定“中药免费”,结果导致任何住院病人“都需要服中药”;四是社区医疗机构中医人员太少,导致一些“准中医”滥竽充数的开中医处方。
              笔者认为,中医药的推广需要体现其“简、便、效、廉”的特点,并且符合中医药理论,这种“大包围处方”对谁都不是好事,应尽可能避免。社区、基层医疗机构更应该推行运用经方,使用经方就可以解决大部分患者的疾苦。若是确实需要“大处方”的,应该实行“三级医师审核制度”,使“大处方”符合中医理论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基层推广中医药,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基层蒸蒸日上。
                                                             (刊出时略有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脉诊乌龙
后一篇:药能治假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