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葩说#辩论导读(7.17):没钱要不要生孩子?

(2015-07-18 20:15:42)
标签:

杂谈


1、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辩题,有趣在“事实不正确”VS“政治不正确”


正方(要生)特别事实不正确,因为任何负责的父母,都只会在觉得“有钱养孩子”的前提下才会生孩子,不这样做的,要么是意外,要么真是纯禽兽;而反方(不要生)则是特别政治不正确,因为“没钱就不要生”这句指责的话,不管包装得多么精美,说的多么实事求是,都容易显得盛气凌人不解民间疾苦,面对眼泪汪汪的真爱级攻击毫无办法。


正式的辩论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辩题,即一边是逻辑和事实比较站得住脚,但是比较难听的;另一边是论证基础比较薄弱,但是说起来比较好听的。冷静的人容易接受前一种观点,热心的人比较容易接受后一种观点。而考验辩手的,是把前者说得比较柔和,把后者说得比较有理有据。我们来看看双方都是怎么做的。


2、正一(大兵):钱不重要,爱才重要


作为东三省著名笑星,大兵自带强烈的搞笑属性,随便说个啥都能让场子热起来,所以他的开场永远是最有效果的。他的开篇陈词,一共讲了两个部分,四个点。前三个点,1、我们大都是没钱的人,而没钱的人“事实上”还是要生孩子的,因为毕竟塞不回去嘛;2、生孩子其实是个副产品,就是“刹不住车”而已;3、有钱的时候人可能已经老到生不出来,所以就算没钱也要赶紧生。这三个点,主要功能是热场和迷惑对手。如果你认真要花大力气反驳,那就没意思了,因为它们的逻辑并不是很清楚,而既然观众也没听清,你又何必锱铢必较一一反驳呢?如果是正式的辩论赛,此时的反方一辩站起来应该是这样开场:“我很欣赏对方辩友的幽默感,不过还是让我们先来澄清一下今天的辩题,对方要论证的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生孩子之前,是否需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能够承受养育的成本……”


这里涉及到一个在辩论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不要试图一一反驳对方所有产生效果的观点。这是一个进阶性的原则,它的初始版本是:不要试图一一对方的所有观点,因为并非所有观点都有效果。其实,如果对方天然自带观众缘,很多“有效果”的论点,其实并不是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而只不过是“有效果”而已,对你方是没有实际性损害的。这个时候,如果对方讲了四点,你就一定要驳四点,其实是很没意思的。


而正方真正重要的论点(也是后面始终贯彻的最根本论点),是最后才出现的,即:没钱生孩子不会让孩子遭罪,因为有爱有温暖就够了。这也正是反方一辩的切入点。


3、反一(李如儒):为难听的真理辩护


刚才说到,反方的立场(没钱不要生孩子)是很难听的,就像餐厅服务员说“没钱就不要来我们家吃饭”一样,天然自带“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是我就是觉得很讨厌”的属性。这种讨厌的话,除非自带特殊光环,任何人说都会很难听。而反方一辩李如儒,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美女,所以在这个方面很吃亏。你们可以比较一下,如果把李如儒的陈词,让反方另外两位辩手说出来,不管是脸上写满了“老子就是贱人就是不讲理你咬我啊”,反而很招人喜欢的肖骁;还是脸上写满了“我就是忠厚老实居家好男人,我居然都这样说,可见一定是有道理的”陈铭,都会好听的多。可是没办法,这是天然种族优势的问题。


所以,我们过渡到李如儒在这一轮发言时受到的阻击,只看她的陈词内容,其实整体思路是非常不错的。首先,她从拆解大兵的最后一个论点(也是唯一重要的论点)开始。你不是说只要有爱有温暖就可以了吗?可是没钱,恰恰是给不了爱的,因为“爱不起”;而且也是没时间给温暖的,因为生活所迫根本停不下来。这个思路非常正确,如果能够更加细化生动化就更好了,因为“没钱”这件事,单纯说说是没什么感觉的,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辛酸的事件。


第二个点,也是非常有意思又非常容易引起误解的,那就是没钱导致“脾气不好”。人们常常有个幻想,那就是穷人会比较善良。从个案来说,当然有这样的事情,但是以整体而论,恐怕“穷山恶水出刁民”才符合统计学常识。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发达国家,特别是以北欧社会为代表的那种人均收入高贫富差距小的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是比较多的。温馨的贫民窟和人人勾心斗角面色铁青的高尚社区,只是影视剧里的叙事模板,而不是真实生活的逻辑

这个点,非常棒,特别是从父母的角度要求孩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揭示出了这句话里面血淋淋的真相,那就是父母已经自认loser了,要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而这种貌似全心全意为孩子的爱,正是一种最大的不负责任。再说一遍,这个点,简直棒呆。


不过,也正是因为反方立场比较挑战人们的温情预设,所以论证义务会比较大。反方一辩试图同时论证以上两点,野心过大,时间不足,难以让人们转过弯来。金晶在中间插话质疑反方“活在小时代里”,就是一种代表大众的最本能的反应。总之,反一的论点让我惊叹,不过战略上的缺陷也是明显的。

4、正二(陈咏开):萌系的煽情


正方在第二轮发言时,先是接了一下大兵之前的观点,也就是“塞不回去”,强调生孩子是一个自然的,不可逆的过程,不可能与有钱没钱联系在一起。这个点很好玩,所以不介意再玩一次,但是不要被此处的笑声蒙蔽——这仍然不是正方的主要立论。


接着,正方提出了第二个重要的论点:孩子会自己找快乐,有钱没钱对他们无所谓,反倒是父母觉得没钱就是亏欠了孩子的这种心态,才是给孩子造成压力的原因。这个点,同样非常新颖而且有力。最有意思的是,自带萌系属性的小男孩陈咏开,在这一轮开过玩笑之后,以一个孩子现身说法的角度,居然还煽出了一些泪点,使得这轮陈词既有笑果,又能引人深思,非常完美。


在这里,展现出辩论时的一个通行规律:视角很重要。当你觉得一个论点较难被观众接受时,不妨试着想想:换个视角会不会更好?比如说“没钱是不负责任”,这是从父母的视角来说的,很有道理不好反驳;那么从孩子的视角来说呢?他们会觉得是不负责任吗?他们会觉得没钱的童年不快乐吗?他们会觉得父母是亏欠了自己吗?他们感受到的压力,到底是没有别的小孩一样的玩具这种“亏欠”,还是父母因为亏欠而愁眉苦脸的状态呢?你看,这样一想,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此处补充一个个人观点:事实上,稍大一点,比如上学之后,小孩子的攀比心是很强的,零花钱少就是不容易混好人缘的,这是一个事实,但是很难听,所以正方并没有以此立论。如果要打这个点,就必须有实证调查的数据来做实,否则很容易被所谓的“生活经验”和“政治正确”来反驳)


5、第一轮奇袭(陈铭VS陈咏开)


奇袭,其实就是辩论中的攻辩/质询/盘问,来源于法庭上的质证环节,基本模式是一方只能问,一方只能答,目的是为了固定住一方,以便澄清在混战中很难澄清的问题。简言之,这个环节,就是为了澄清一些重要的基本问题的。


那么,发动奇袭的陈铭,想澄清一个什么问题呢?他想澄清的是,从社会属性考虑,生孩子必须与经济条件绑定在一起。怎么证明这一点呢?以自然产生的家庭来讲是说不清的,因为混入了太多温情和伦理成分,所以我们来看看,法律上对于收养这样一种契约关系建立的家庭,是怎么规定的。


所以,陈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没钱(经济条件不足够)就不能领养小孩?而陈咏开的回答,是所有专业辩手在面对质询时的基本反应——你不是要归纳出一个清晰的理路吗?那我就把水搅混。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但是我一定不让你问出来。所以咏开的回答,一直强调的是“亲生的和收养的不同”。不同,我们当然是知道的,那么相同之处是什么呢?都是亲子关系嘛!如果说亲生的就是爱,所以不介意有没有钱;而收养的不一样,那收养的有没有爱呢?如果也有爱,那为什么偏偏非要考虑钱呢?如果没有爱,那么为什么要有收养制度呢?统一放在孤儿院不就好了吗?非要放进一个没有爱的家庭干嘛呢?如果收养的比新生的爱只是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那收养要有经济限制,亲生的也只是经济限制少一点而已,不应该完全没有收入限制嘛!


你看,以上这些,就是陈铭这轮奇袭的提问,应该前进的方向。最后他的结论是:家庭先于法律,有些自然的东西我们没办法从法律上限制,可是这并不能证明生孩子就“应该”不考虑经济条件,因为但凡法律能规范的事情(比如收养),还是要考虑经济条件的,在收养这个问题上,才看得出生孩子“应不应该”考虑钱的问题。这又是一个棒呆的思路。只是在奇葩说的舞台上,不太能够打出这么清楚的理路。


陈铭不是个认死理的人,所以他马上转打第二个点:你是希望在有钱还是没钱的阶段生孩子?而陈咏开的回答是:在最爱孩子的时候生,而钱与爱是两回事。这是专业辩手接质询的第二个思路:不管你问什么,反正我就回到我的立论:钱和爱是两回事,至于你问的“在有钱的阶段还是没钱的阶段生”,这根本就不值得回答——反正是死活不接你这个茬。陈铭在追问两轮之后,发现无法在一个萌系辩手身上占到便宜,也就放弃了。那么,认真说来,这轮提问的指向是什么呢?是要说明:如果是有规划的生育,我们总会希望在孩子的时候是比较有物质保障的。如果对方死活就是不回答怎么办呢?(在正式辩论时)可以像这样接着问:也就是说,对方辩友纯粹只考虑爱,不考虑经济咯?那你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孩子怎么办?刚发育好就生一个?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想法。在场上,最有趣的事情发生了——陈铭发现,萌系加成属性辩手自动对他的攻辩伤害免疫,所以就祭出了自己的天然加成属性大招:我比对方辩友成熟可靠,所以观众们啊你们要听我的。他说,咏开一直站在孩童的视角,而不是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作为场上唯一一个同时具备已婚+有孩子+看起来就很鸡汤正能量+讨喜+熟直男属性的辩手,这话他说出来,也真是没办法反驳了。我过去参加过一个偏辩论类的节目(比奇葩说严肃得多尺度也小得多),唯一搞不定的,就是对面一个六十多的老太太,一旦她祭起人生经验过来人的法宝,我也就服了。所以我深深知道这招的可怕之处。


6、反二(肖骁):仙贱奇侠


肖骁是个奇迹,贱得如此可爱,贱得如此有理,贱得如此深情。


从撒泼放赖的角度来说,他讲了四件事:我要做主,爱有屁用,我舍不得降低生活质量,我才不要懂事呢。这四句话,换别人说都是被观众活活嘘死的节奏,也只有他的气场能hold得住。不过仔细分析起来,其实这四句话里面的道理,其实是非常有力的。1、选择权在我,有钱没有钱,听起来很难受,换个词——“有没有自由”,是不是就好听多了?其实,表面上是钱的事,内在其实是个选择权的问题,固然有些家庭也能贫贱且温馨,但这毕竟不是他们的自主选择;2、没钱,你的爱不能带来什么实际的东西,因为实际的东西都是要买的,别人又没有义务帮你爱你的孩子,这种无力的,只能让你默默垂泪的爱,真是你想要的吗?3、没钱又要生孩子,必然会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好看的裙子和好用的奶锅二者只能选一样,你考虑好了吗?4、没钱的孩子固然也有可能很“懂事”,但这其实是很惨的,因为你只能懂事,没有别的选择,这种温馨底下,是不是有个很惨烈的真相在?最后这一点,既是第一点的回应,也是进一步的升华,是一个深情的泪点。而笑中带泪,是最高明的泪点,大话西游之所以经典,也正是因为如此。


7、奇袭和陈词(邱晨)


唯邱晨能袭肖骁,因为她自带“耍贱免疫”的闪牌效果。作为整个场上最清晰、清醒、清新的辩手,无论场子被搅混到什么程度,她都能迅速把观众拉回到逻辑主线上来。


邱晨讲了两件事:1、不管有钱没钱,生孩子总会降低生活质量,所以你论证的不是“没钱不要生孩子”,而是“根本不要生孩子”;2、生孩子有生孩子的快乐,子非娘安知娘之乐,你看中的是裙子人家看中的是奶锅,你管人家干嘛?说得狠一点(这是我脑补的),你觉得人家买不起裙子可怜,人家还觉得你没孩子可怜呢。


顺便说一句,“你论证的不是你应该论证的辩题”,是辩论场上克制一切效果的终极大杀器。对方一炮轰过来,天崩地陷一片烟尘,这时候你无论怎么补都不可能翻盘。但是妙就妙在,往往你根本不用补,只消轻轻说出三个字——没。打。着。。。


接着看邱晨的陈词,首先是继续强调了本方立论的核心点:生不生孩子跟钱没关系,因为给你一千万你也不会生。接着是出新点:1、以没钱(所以不能给孩子最好的)为理由不生孩子,实际上是以爱之名剥夺孩子的存在,而且如果不能给孩子最好的就不生孩子,那你也没有给你自己最好的,你为什么不去死呢?2、没钱也没关系,因为一旦有孩子大家都会觉得穷,想给孩子最好的,就会为孩子拼命赚钱,自己也能变得成熟,从男孩变成男人。这又是两个棒呆的论点。因为它们都是以拆解的方式来强化自己的论点,也就是从对方论证的合理性出发,借力打力地来论证本方观点的正确性。


我们回放一下,看看辩手的思维逻辑是什么:1、你不是说爱孩子吗?你不是因为爱所以想给他们最好,因为想给他们最好所以在没钱的时候不生吗?那好,我们确定一个前提,那就是“爱就要做到最好,不然就别存在”,可是按照这个逻辑,你自己也没有过上最好的生活,你怎么还厚着脸皮活着呢?(说实话这个点其实是可以反驳的,因为“不生”和“去死”是两回事,不过现场效果非常好,而且反驳起来很麻烦也很无趣);2、我承认,“没钱”有坏的一方面,可是反过来说,这些坏处,是不是正好能催使人奋进呢?为孩子而多挣钱,不是正好能让人成熟吗?(我在后排发言时,就此延伸性地说了几句,大意是讲“为改善生活而奋斗”这件事,其实是比较贫穷的父母,能够给自己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比给钱好得多。不过因为现场内容已经足够丰富,所以被剪掉了)


8、陈铭和马薇薇的最后一轮缠斗


最后的几轮发言,发生在陈铭和马薇薇之间。这两个人,之前在“包公来了”这个节目里辩论了数年,相互知根知底辩到要吐,对对方的理路都是特别清楚的。陈铭的总结,接着之前邱晨讲的“没钱可以去挣”,说既然孩子给你挣钱的动力,这不正好说明钱重要吗?而且挣钱关键不在动力,而在能力和时间,而有孩子之后就没时间挣钱了。说实话,这两点逻辑上是不太成立的,因为首先,钱重要,不等于要有了钱才能生孩子,可以生了再挣,就像吃饭得付钱,但是并不一定是吃之前付,也可以吃完了再结账;其次,挣钱的关键到底是动力、能力还是时间,并没有固定的结论,而“带孩子需要花时间”这个事实,也不能证明有孩子的家庭赚钱就会下降。不过again,陈铭忠厚的天然加成属性和奶爸的深切体验帮助了他,现场其他没有这种属性加持的人,居然没一个敢反驳,也是很有趣的一幕。


陈铭发言之后,马薇薇从事实和逻辑两个点进行了“没钱也要生”的最后总结,1、“不可控”——这是对“有钱才能生孩子”的利益的彻底反驳,因为孩子幸福不幸福聪明不聪明,不可控因素太多,所以你非加上钱的前提干嘛呢?就像孔子说的,富贵这事情太随机,我为什么要强求呢?干脆想干嘛干嘛呗,一个意思。(其实我本人觉得从统计学意义上说,很多因素还是有较强相关性的,不过反正对方也没有做实证研究,所以这样反驳也能成立)2、“不可贯彻”——这是对“没钱不能生孩子”的逻辑的彻底反驳,因为按照这个逻辑来说,丑人也不应该生孩子,失败者也不应该生孩子,如果有人任何人是“不配”生孩子的,就意味着有某些人也是根本不配活着的。


以上两点,确实也只有陈铭才能接得住,因为他自带的忠厚属性,能使无论多么犀利的攻击都显得不是绝杀。陈铭最后讲了两点:1、正是因为先天的改变不了,我们就只能改变后天的(这也是蔡康永最后总结时的逻辑,即“唯一能做的是金钱的准备”);2、穷人的孩子容易有自卑感。again,这两点,论证是不完满的,不过效果还不错。


(以下团长辩论略)


总之,有钱才能生孩子,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没钱也能生孩子,是一个温馨的价值。而双方辩手在本场辩论中最值得学习的技巧,是为一个难听的事实寻找一种比较能够被接受的说法,并且挖掘出容易被人忽视的更深层次的温馨的价值;以及为一个常见的价值寻找坚实的事实支撑,把大家只是模糊认同的价值观论述成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些,都是最见辩论功力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