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丹丹+公开课《建高塔》

分类: A3项目实施(B5—B9)公开课 |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六课。本节课是在研究物体框架结构的牢固性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主要研究铁塔为什么稳定不倒,研究物体的整体稳定性。研究这个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对框架结构的认识,也对认识其他物体的形状结构有益。教材内容包括四部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
学情分析:
由于本次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有所感悟,能通过通过实验展示、实验操作等进一步加强科学的理解。同时在其他科目学习时对于三角形最稳定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2.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教学难点: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并进行反思和评价。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大小相同的塑料瓶三个、水、小刀、牙签若干根、胡萝卜2个、美术画板一块。
教师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塑料瓶
课前准备:
以六人为一队,分为若9个建筑工程队,再选取5名质量检测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实验激趣,探究奥秘
(一)探究物体怎样放最容易倒,怎样放不容易倒
接下来我们就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今天老师没有办法把图片上高大的铁塔搬到教室来,但是却带来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
1.提问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可以怎样摆放。
师:你们觉得这个瓶子有哪些不同的摆法?
2.明确比较对象。
师:大家觉得比较哪几种摆法比较公平呢?(预设:正放和倒放)
师:那我们就来比较一下正放和倒放两个空矿泉水瓶的稳定性。
3.研究比较瓶子的稳定性的方法
师:可是我们该怎样验证呢?
师:联想一下生活中高塔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预设:受到风的作用,可以吹一吹;地震:可以摇一摇。)
再介绍本节课主要采用倾斜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稳定性。
师:同学们的方法很不错,不过老师这里还要一种简单又公平的方法——我们可以将瓶子放在美术画板上,慢慢倾斜其中的一端看看哪个瓶子先倒。
4.请学生上台帮助演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师:通过刚刚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师:为什么瓶口朝下的瓶子容易倒呢?
5.小结:上小下大的物体稳定性好。
(二)探究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师: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发现瓶口朝下最容易倒,瓶口朝上不容易倒。那怎样做可以使正放的塑料瓶更加不容易倒。(预设:向瓶口朝上的瓶子中装些水)
1.明确实验任务
师:那加多少水呢?(加满、加一部分)
师:那我们就来比比空瓶子、加满水的瓶子、加了半瓶水的瓶子这三个瓶子哪个稳定性更好。
2.展示课前的调查的数据,引发学生再思考。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对这三个瓶子的稳定性进行选择,我们班有44个人选择了加满水的瓶子,9个人选择了加了半瓶水的瓶子。现在你的想法还是一样的吗?
3.学生进行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师:通过刚刚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师:为什么加了半瓶水的瓶子不容易倒呢?
5.小结: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三)归纳总结
师:通过刚刚两个小实验,通过刚刚两个实验,你们知道高塔为什么不容易倒
三、小组竞赛,制作高塔
师:知道了如何使高塔不容易倒的秘密,接下来我们就要自己建一个不容易倒的“萝卜塔”。
(一)介绍比赛要求和注意事项
1.介绍实验的要求,提问可以采用的方法。
师:用到的材料有:30个萝卜块和45根牙签。比赛要求:1.塔能够倾斜一定角度不倒。2.在不倒的情况下塔越高好。3.在15分钟内完成。
你们觉得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使萝卜塔高且不容易倒呢?
2.讲解注意事项
师:在同学们建“萝卜塔”前,我还有几点温馨提示:1.小组分工合作;2.牙签两端较尖一定要注意安全;3.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成好以后要及时整理材料。
(二)学生动手搭高塔
(三)建筑队上交作品,质量检测员进行检测。
1.建筑队上交展示自己小组的萝卜塔。
2.两个质量检测员相互配合测试塔的稳定性淘汰不稳的作品。
检测方法:采用倾斜的办法,将塔倾斜至30度。检测出的不倒的萝卜塔进入高度比较。
3.从入围的作品中选取高度较高的前三个,作为本次比赛的获胜作品并进行表扬。
4.让获胜的三个建筑小队上台介绍自己搭的塔的特点,分享成功的经验。
(四)小结
今天每个建筑小队在搭萝卜塔的比赛中都很认真投入,也交出许多很好的作品。作品稳定性稍差些的小队也不用气馁,相信课后你们再改进一下,可以做出更好的萝卜塔。
四、拓展延伸:
师:由于今天课堂上材料和时间的有限,使得我们搭出的塔高度并不高。但是,下面几个学校的同学们动手又动脑,用胡萝卜和牙签搭出了一米甚至是两米的萝卜塔。我们一起来看。
五、总结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