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丽  读杨景芝老师《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有感

(2017-06-12 18:12:12)
分类: A3项目实施(B5—B9)教师阅读

杨景芝老师《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读后感

                                                                                                      

    杨景芝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她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爱心和心血,浇灌艺术教育的园地,在儿童艺术教育的实践和理论方面双双取得可喜的成果,不仅亲自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艺术人才,而且总结出一套可行的经验和理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本书是她的最新著作,是她在儿童艺术教育的研究中迈上的一个新台阶。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以下所谈所写,都是一时之感或即时的印象,简单概括起来,以下三个印象最为深刻:

     杨老师开放的心态和理论的开放性。开放交流是分不开的,就杨老师来说,通过与儿童亲自交流,感悟到儿童可爱的童心,深入儿童心理的内部,细察他们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的发展,发现他们固有的发展潜能和智慧,了解到不同个性和不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不同兴趣、能力和要求,找到了因材施教的契机和突破口,而没有因循与国内外权威制定的固定教育模式。更重要的是,杨老师从不满足于自己亲身探索出的经验和成果,而是一直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保持着与国内外同行的密切交流,并在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交流的结果,使她首先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代之以启发式教学,以调动儿童个人的发现能力和创造力。

    本书给我的第二个印象是,不管是杨老师的理论还是她的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

  本书给我的第三个印象是杨老师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严肃性和认真性。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儿童审美心理活动的描述,到对“素质”的理论和实践界定,从构筑开放性的教育体系,到对美术教学方法的探讨,从对儿童艺术创造的研究,到对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观察,无一不凝聚着她心血的结晶。很显然,杨老师在书中写的一切,都是她20多年来一次次地总结许多教学规律,得到了教学实践的验证而行之有效的,并且在全国许多地方得到成功的推广,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杨景芝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