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教研,共同学习了《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系统》,梳理了书中的内容,对照班级实际,从创设学习环境需要考虑的视角,从书中各项指标出发进行自查、重审班级区域和环境创设以及教学方式。通过学习我对环境创设以及区域布置、幼儿教育有了新的想法。
1.学习环境
首先,从我们教室来看,区域游戏空间非常的大,充足的教室空间可以为幼儿提供安全且健康的环境,教室可按照幼儿年龄特点增设相应的区域性活动,各区域间设计合理,或相邻,区域材料,丰富多样,满足幼儿多种感官。
2.材料投放
我们班在投放材料的时候,低结构材料还是过少,并且在投放材料的时候材料种类比较杂乱,孩子在游戏的时候能选择的太多,所以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会适当的将一些材料收起来,投放适合幼儿操作的、有利于幼儿创造的材料,减少对幼儿选择的干扰。比如说美工区在进行《再见,幼儿园》主题时,我预设的区域材料内容里面不包括松果、树枝,我会将这些材料先收起来,以防扰乱幼儿。
3.区域划分
对照书本,美工区和科学区应该靠近水源,阅读区要安静、阳光充足,对照要求我们发现我们的科学区和美工区是符合要求的,但是在此基础上也会发现新的问题,科学区和美工区的朝向其实是远离水源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区域的朝向,来让孩子在接水和清洗用具时更加的方便。
4.一日常规
大班幼儿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一日常规不仅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幼儿活。在平常的活动中,进本上都是老师在按照一日活动流程来主导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实我们可以利用有效的图文,建立固定的一日生活流程,幼儿在一日常规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幼儿是一日生活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让孩子自主,或分组开展兴趣,或拓展活动,增设餐点环节,多鼓励幼儿进行社会交往。
5.成人幼儿互动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是有独立的人格。尊重到每个幼儿,鼓励式教学,启发性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大班的孩子越来越喜欢“讲话”。我们可以每天给孩子一个时间,让孩子自由的聊天,畅所欲言。
6.课程设计和评价
给幼儿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多学习,多思考,多设计,寻找幼儿学习的课程教育方法,坚持做好幼儿的各项记录,并适时的为每名幼儿定制适合的教学计划,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通过本次的教研,进行自审、自查、自改,让我们对区域环境以及幼儿教育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相信在接下去的教学中我们会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