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 “1751”改革创新工程行动方案
(2012-05-12 21:31: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局文件 |
关于印发
《齐河县“1751”改革创新工程执行方案》的通知
经济开发区教育办公室、各乡镇教育办公室、县直学校、民办学校:
现将《齐河县“1751”改革创新工程执行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齐河县 “1751”改革创新工程行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全省实施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文件精神,更好发挥我县“1751”改革创新工程项目学校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全县的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我县的办学水平,推进全县中小学实现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根据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行动背景
为全面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我县从2009年起,在全县中小学启动特色学校建设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全县中小学立足本校实际,制定特色学校建设规划,选择重点培植的特色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全县办学水平明显提升,部分学校特色凸现。但随着特色创建工作的深入,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相对滞后、特色学校建设进展缓慢、创建水平不高等问题日益显现。今年3月全省启动“1751”改革创新工程,(“1751”工程是指在全省选择17个县的51所普通中小学,经过三至五年的重点培育,形成一批县域层面的普通中小学改革创新样板学校),齐河一中、齐河三中、焦庙镇实验小学入选项目学校,对解决我县素质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促进全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突破制约特色学校建设发展瓶颈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行动目标
1、经过3 至5年的努力,齐河一中、齐河三中、焦庙镇实验小学三处项目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行为、课堂教学、教育特色、育人环境等方面成为全省改革创新示范校。
2、及时推广项目学校的改革成果,经过3 至5年的努力,全县至少有3 至5处学校成为全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特色学校。每乡镇至少有1 处学校成为全县有影响的特色学校,逐步形成“学校有特色、老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活动有成效”的局面,基本形成一校一特色,树立我县教育品牌。
三、实施内容
(一)制定学校自主发展的参考标准
1. 办学理念。学校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准确,办学思想明确,办学行为规范;学校办学理念得到群体认同和内化,形成共同发展愿景。
2. 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课程领导与管理、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品德与习惯养成、体育锻炼与艺术特长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创建与深化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系列化制度和运行机制,学校民主管理氛围浓厚,校风教风学风优良。
3.课程建设。按照国家规定开全开齐课程,建立学校课程管理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课程研发和资源建设,切实加强学校课程开发,提高校内外课程资源整合意识和实施水平,凝炼学校课程特色。
4.教师成长与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终身学习观,重视教师梯队建设,提升教师个性化发展能力,促进教师团队共同发展;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机制,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教师的育人境界,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发展。
5.校本研究与学术成果。以校本教研课题为龙头,不断进行实践反思和改革探索,及时借鉴和吸纳县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育人模式。项目学校和特色建设学校至少申报一项研究课题,并取得个性化研究成果。
6.校园文化。在校园环境、班级文化、德育活动等方面彰显自己鲜明的特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充满活力的育人环境,拓展发展视域,提升办学境界,推进学校深层次发展。
(二)实施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学校自我现状分析:按照调研报告形式整理成书面材料,内容包括管理制度、课程建设、教师成长与队伍建设、校本教研、文化建设等。执行中心对特色创建学校的调研报告进行调查、分析,形成终结性调研报告。
(三)制定学校发展计划
各学校依据终结性调研报告,制定出学校发展计划,学校发展计划内容包括现状分析、主要任务、预期效果、保障措施等方面。执行中心对特色创建学校发展计划进行调研、论证后形成学校终结性发展计划。
(四)调研指导
中心团队深入各特色学校跟进指导,按照学校发展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工作,通过专题研究、网络平台交流、建立校际联盟等形式为具有相近特色建设的项目学校之间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五)成果总结与推广
及时收集和整理各特色学校自主发展经验,推出一批学校自主发展行动研究个案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编辑成册,宣传推广,大力推介改革成效显著、具有办学特色的项目学校,着力打造全县乃至全市具有一定知名改革创新示范校。
四、实施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教育局成立“1751”工程指导小组,组建“1751”工程执行中心。制定全县“1751”工程执行方案,举行齐河县“1751”工程执行中心揭牌仪式。各项目学校和特色创建学校成立工作机构,做好先期调研和相关准备工作。
(二)方案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3年8月
1. 剖析反馈阶段:2011年4月—2011年8月
各项目学校和特色创建学校要广泛发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对在规范办学、课程方案落实、课堂教学和特色学校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调研、剖析,学校工程工作办公室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2011年7月前,形成学校自我诊断报告书,为县执行中心和专家指导团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
执行中心团队深入研究各学校自我诊断报告,进入学校进行专业性诊断后,各学校与专家团队共同制定出学校个性化发展方案和行动计划。
2.调研指导阶段:2011年9月—2013年8月
按照各学校个性发展规划方案,县执行中心团队持续跟进各学校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培训活动、经验交流等,推动学校自主发展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9月—2014年3月
工程执行中心通过召开现场会、论坛等形式在全县推广项目学校成功的做法,发挥好项目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1、齐河县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1751”改革创新工程指导小组(见附件1),负责工程实施与开展相关工作。
2、成立“ 1751”改革创新工程执行中心,中心隶属普教科,办公地点设在教师进修学校(电话:5651516),团队人员由普教科、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1)全程参与项目学校的前期诊断、发展规划制定、实施、评估等工作;(2)参与相关学术活动,及时宣传、推广项目学校的改革成果;(3)指导参与全县特色建设学校调研分析、发展计划制定及行动实施;(4)组织特色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宣传推广等。
3、项目学校的主要职责是:
(1)进行工程实施前的自我诊断,真实反馈学校发展状况;(2)在专家指导下制定学校个性化自主发展规划;(3)制定年度发展计划,扎实推进自主发展;(4)构建学校学习共同体,针对专家的指导和实践体验,开展反思性交流活动,提升学校自主发展水平;(5)及时总结推进学校自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不断调整和改进工作策略;(6)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增强学校自主发展的研究支持;(7)监控与评价学校自主发展情况,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目标的有效达成;(8)为全县特色建设学校提供帮助支持,
4、特色建设学校的职责是:
(1)对前期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真实反映特色学校建设现状;(2)制定或完善学校特色建设年度规划;(3)与项目学校同步开展研讨、交流等活动。
附件1:
齐河县“1751”改革创新工程指导小组名单
组
副组长:段风玲
成 员: 万伟宝
洪传忠
王玉岭
附件2:
齐河县“1751”改革创新工程执行中心人员名单
主
成
附件3:
齐河县“1751”改革创新工程指导专家库名单
张庆岭
魏保和
邢庆强
崔清新
徐立波
郑荣祥
王东辉
王贞顺
孔令华
张
陈
王宝华
胡田军
贾延坤
秦中华
杨
邢庆达
林永军
卢永福
杜祥军
季晓峰
范士亮
王
王秀婷
孟祥华
韩德良
张云婷
刘成升
李善孝
奚兴华
徐茂顺
官长远
朱廷合
付其文
王
陈成新
赵金喜
杨春荣
刘义娥
路海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