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用户2499391283
用户2499391283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5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方法的探究

(2022-05-28 10:15:46)
标签:

教育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不论是课内阅读还是有益的课外阅读,都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学生拥有好的阅读能力也深深影响着其他课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不得不承认在针对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时,我们会发现有一大部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还未能达到《课标》要求 我校是农村小学,农村孩子阅读条件有限,主要依赖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接触少之又少,而且在理解能力和人生阅历这一方面还严重不够,主要表现在朗读缺乏感情、不能深入理解内容、对重点句子理解偏差、无法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看法。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特点,结合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对阅读教学这块做出改进,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方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使文字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阅读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人生、社会,很多都源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在语文教学中,习作和阅读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往往阅读更甚,因此诸多语文教师一直积极探索提高阅读的方法,力求让学生会阅读、爱阅读、善阅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方法的培养现状

    1.教师阅读意识薄弱,以教师讲授为主,对阅读培养无详细规划,缺乏多样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时间,讲解时不够详细,不能将阅读方法形成学生技能,学生对于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都是教师进行直接解答,学生则死记答案。教师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意识不高,在教学中没有详细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挥。

2.学生懒于阅读、不喜表达、感情欠缺等自身问题导致探究能力的培养受阻。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自己课前对阅读内容进行初读,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则先独立进行探究,并对阅读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都较强,不能很好地对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探究。同时,大部分学生接触课外书籍机会较少,对于阅读相关信息的搜集也只是局限于参考资料上的内容,导致信息的重复率较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不强。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怕错丢脸、自尊心受挫等原因,许多学生有“别人不回答我也不回答”的心理,在对阅读中的问题进行集体探究时,不积极发言,不积极参与,使探究能力培养的效果不明显。

二、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1.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嘴要“懒”、学生嘴要“勤”,教师以提问为主,引导学生表达自我想法,而不是教师用自己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套住,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文章解析,明确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提升教师讲课效率。

在教学《金色的鱼钩》《穷人》等课文时,我让学生以课本剧形式呈现文本,学生自己当导演,揣摩文中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情感。学生都积极参与,表现自我,自己设计“老班长”的动作和语言,最终将人物饱满演绎,感到到了其他学生,增强了对文章的体会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在表演《穷人》这篇课文时,一位男生反串“桑娜”一角,演绎非常到位,让其他同学印象深刻,直至今日,提起“桑娜”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看向那位男同学,也会想起那篇文章,甚至文中对话都能准确叙述。

2.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建立在巩固学生良好的阅读基础、掌握阅读技巧的基础上。因此,教师首先要传授学生阅读的技巧。语文阅读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中的信息,教师要锻炼学生在短时间内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的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而言,学生要进行精读和泛读,在提高自身阅读速度的同时,也提高阅读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进行多层次的阅读,对课文进行分析,同时理清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意思,并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篇阅读,加强对文章语句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时,尤其是一些重点的词语、句子赏析,会让学生先将自己做题的思路描述出来,再帮助学生将思路明晰,一起解决问题;在读课外书时,会给学生分类型推荐书籍,并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一般分为内容概述、好词好句、我的启示三个大部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让学生读有所获;开展阅读分享会,培养学生敢于表达想法的能力,学生将自己之前看过的好书拿出来与同学一起分享,实现资源共享,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课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综合能力为主,适合学生的认知领域和个性规律。但因学生各方面的局限性,对课文中某些知识从未涉及,更谈不上了解,因此为阅读理解也带来一定的障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材内容构建相契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直观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在动态化的语文情境中获取到语文知识。

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时,因为学生接触知识的匮乏,对荷兰的理解少之又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配上精美的图片,最后播放了一段荷兰风景视频,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荷兰,直观感受到荷兰风光,学生完全沉浸其中也表达了许多对荷兰美景的感想。通过多媒体特性将教学内容具象化,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通过电影英勇跳崖片段,将五位壮士那种大无畏精神深深印刻在学生脑海中,冲击着小学生幼小的心灵,相比朴实的文字和口头讲述,这种直观、动态化的动画形象给学生带来更大的震撼和影响,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提升自身的品格和精神,从而起到文章带来的榜样教育作用。

总之,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自身业务水平,将理论联系实践,将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让学生“多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目的。目前,对阅读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的探究还是较为表面的;日后,将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不断探索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小学高年级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蕾.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问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0.

[2]林湘闽.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2.

[3]吴利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的有效方法初探[J].课外语文,2019,(03):47+1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课题结题报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