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性作业背景下的教学案例常跃峰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在小学数学“空间图形”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1.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丰富对周长“形”与“数”的感知,理解并内化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本质。
2.在指一指、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掌握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周长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本质。
六、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本质,会选用合适的方法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
七、前置作业:(前一天晚上布置,学生独立完成)
《周长》前置学习作业卡
作业一:量一量、填一填。
姓 |
|
头 |
( |
胸 |
( |
腰 |
( |
作业二: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取整厘米数)
教学过程:
一、
(通过交流测量头围、腰围、胸围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测量头围、腰围、胸围的?用到什么测量工具?
师:“谁能说说你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图形的边长的?汇报一下测量的结果。
二、
任务一:
1、
师: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就叫周长。刚才大家表现的都不错!我们借助软尺、三角尺等测量工具测出了头、胸、腰一周的长度。我们测出的就是它们的周长。那现在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物品与图形,你有办法知道它们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吗?
2、
(1)、小组内先讨论每样物品的测量方法,组长记录到表格中。
(2)、每位组员负责测量其中一样物品。组长负责检查和记录。遇到困难本组人员应该互相帮助。
(3)、测量时要有序,讨论时要轻声。
(4)、测量完毕,请组长做好汇报准备。
师:小组活动开始,师巡视。
3、
小组汇报,请其中一小组人员在实物投影仪上一边展示测量过程一边讲解。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师板书:( 树叶 围 五角星 量 钟表 滚 )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形状特点,选用绳子围,尺子量,在尺子上滚等方法来测量它们其中一个面的周长。提出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任务二:
1、
(1)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吗?
(2)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
(3)什么是封闭图形?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提问:你能测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3、展示交流:
小组汇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师小结: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围绕完整的一周,没有缺口的图形才是封闭图形。
板书: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三、检测导结:
1. 下面的图形中,哪些图形能测出它们的周长,哪些图形不能测出它们的周长?
2. (
3.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一条边长6厘米,周长是(
4.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5、巩固提高:下图的长方形分成两个部分,哪个部分的周长长?
八、板书设计:
第3课时 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树叶
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