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一掷》教学设计常跃峰
(2019-12-31 14:58:05)《掷一掷》教学设计---常跃峰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组合、统计、可能性、找规律等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了解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初步渗透比较、归纳、概率统计及有序思考等多种数学思想,感受偶然性后面的必然性。
学习目标:1、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课
谈话:双11老师去超市购物,超市正在搞一个“摇摇有惊喜,鸡蛋送不停”的活动。购物满111元就可凭小票参加一次活动:超市提供骰子,同时掷两颗骰子掷出几,就能得到几颗鸡蛋。大家猜一猜老师可能得到几颗鸡蛋?可能得到13颗鸡蛋吗?为什么?20颗呢?
(2、3、4、5、6、7、8、9、10、11、12)
师:其实在掷骰子过程中还包含许多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掷一掷骰子,在玩中发现其中的数学奥秘。
本节课通过学习:1、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的规律。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1、 任务呈现
同时掷两个骰子,掷出哪些和的可能性大,哪些和的可能性小?
把这些“和” 分为两组进行比赛。A组是2、3、4、10、11、12;
B组是5、6、7、8、9
游戏规则:一共掷20次,每次掷出的“和”在哪一组里就算这一组赢一次,掷完后,看谁赢得次数多,谁就获胜。
(1)
(2)
(过渡语:这到底怎么回事?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大家都想掷吗?)
(3)
2、 自主学习
生小组内活动猜测—实验—验证——发现规律。
3、 展示交流
生汇报谈发现:
师:观察一个小组掷的只能说是个别情况,但观察全班这么多小组掷的就会发现掷出的和是有规律的。
发言很精彩,有理有据。谁把他们发现的再说一遍?
师引导小结:掷出的和在靠近中间位置的次数较多,而靠近两端位置的次数较少,那现在再掷一次,要想胜率大一些,你们选哪一组“和”?
任务二:
1、任务呈现:
为什么和是5、6、7、8、9赢得可能性大呢?你是怎么想的?(想不想继续研究?)
2、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师:乱,不便于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借助表格整理出它的结果。
|
1 |
2 |
3 |
4 |
5 |
6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5 |
|
|
|
|
|
|
6 |
|
|
|
|
|
|
这一横行(最上面的)表示第一颗骰子上的点数。
这一竖列(最左边的)表示第二颗骰子上的点数。
请你们把所有可能出现的和算出来,再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谈发现:
7出现的最多,5、6、7、8、9出现的次数加起来24次,和2、3、4、9、10、11、12出现的次数只有12次,所以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要大得多。
三 、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师:真好,通过试验操作,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隐藏在背后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还能运用我们学过的可能性的知识来解释规律背后的原因,这里很了不起的,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这样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