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9月27日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012-09-29 10:27:07)
标签:

杂谈

分类: B6活动形式多样(集体备课)
http://s10/mw690/94f344a0gd3d8fafd98e9&690
2012年9月27日,中塘小学数学组进行了二年级集体备课,李徐德老师和邵晓艳老师在为大家做《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分析、重难点分析以及教学过程。
http://s12/mw690/94f344a0gd3d8fb9d417b&690

2012927日,中塘小学数学组进行了二年级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提出自己不同的建议

http://s7/middle/94f344a0gcbaa068e0886&690

http://s1/middle/94f344a0gcbaa06d3a9e0&690

人教版第二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集体备课教案

           中塘小学 邵晓艳    2012.9.2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4~46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目标

⑴ 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⑵ 在与相同加数连加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节假日你们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去公园玩?那今天,你愿意跟老师去公园看看?公园里可真热闹啊,你看到什么了?

我们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哦,原来他们在用小棒摆美丽的图案。

2、你会摆什么?说给同桌听听。

3、看来,同学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图案?那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吗?请你先想一个你最喜欢的图案,我们来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这样的图案好吗?

学生活动    谁能给大家说说你摆的作品    给你们同桌说说你摆的

二、初步感知

1、刚才小朋友们用这些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图案来,真了不起。现在请你观察下,你摆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数一数。

2、那现在我们知道了你摆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那你摆这么多图案,一共用了几根小棒呢?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把你们的算式写下来。

(1)汇报: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板书。谁的图案比她还多?

这么多数加在一起写的时候感觉怎么样?那如果摆了100个这样的图案这算式会怎样?有没有好办法能让她变得简短些?讨论下

(2)学生讨论,板书有代表性的想法。

11个3:你是数了数这里面3的个数,她用了一句话,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

(3)说一说

你能用这种方法说说上面的算式的意思吗?

那你的作业纸上还有没有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你能用这种方法说说上面的算式的意思。说个同桌听     学生互说

3、引出乘法

刚才啊,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办法让这么长的加法算式变短了,那你知道数学家们是怎么样想的吗?板书:11*3   这种表示方法叫乘法    板书:乘法

三、探究新知

1、感知乘法

看来很多小朋友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乘法的知识了,那看到这个乘法算式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乘号

教师小结:3表示加数3    11表示3的个数,数数共有11个3相加。因为有11个3相加,所以是11*3。

2、学习乘法的读、写

(1)*:  这个乘号像什么?(加号斜过来)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这样的加法得来的,所以数学家就把加号一弯,创造了另外的符号——乘号。  乘号在读的时候,我们读:乘

谁来读读这个算式。

(2)11个3相加既可以写成11*3,也可以这样写:板书3*11   怎么读

那么这两个算式在这里都表示11个3相加。我们看看用乘法表示这样的加法感觉怎么样?如果有100个3相加,只要怎么就可以啦?那上面的加法算式你能把他改成乘法吗?解释下好吗?也可以?

(3)写一写

你的作业纸上还有这样连加算式吗?把它写成乘法!

汇报:

a、谁读读.(先读加法算式,再读乘法算式)

b、学生互说

四、巩固练习

刚才我们摆小棒小朋友们发挥了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这么多长的连加算式,而且我们还能用非常简便的乘法来表示这么多长的连加算式。

1、那下面我们再到公园的别处去看看好吗?  

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儿童乐园里啊,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谁能试着提一个?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回答哪个问题就把它的答案写在作业纸上!

把你解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到游乐园里去玩了圈,你有什么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乘法,知道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就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而且特别简便!

 

 

 



http://s16/middle/94f344a0gcbaa07d2678f&690

人教版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集体备课教案

           中塘小学 李徐德    2012.9.27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以往的教材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数当做被乘数,把份数当做乘数,位置不能颠倒。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无论在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例1则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小朋友们用小棒摆出的作品。教材这样设计提示教师在进行乘法的教学时要从学生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然后再给出相同加数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乘法。

我们使用教材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

数学二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设计,我们思考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乘法的产生是有其必要性的。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经常遇到许多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长期的记录过程中由于感觉到它的麻烦,于是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记录方法,并逐渐形成算式,演变成了乘法。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何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呢?

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如果继续摆下去,摆100个图案,所列的加法算式会怎么样?使学生充分感知到这种加法算式记录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想要简化的愿望。在对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况由教师引出乘法。这样教学避免了教师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简化加法算式,创造新的表示方法,学生在充分参与简化的过程后,教师再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考、个性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使其感受成功的愉悦。

具体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结合暑假里上课的情况,教师首先与学生交流暑假的生活,引出去公园游玩的事情。随着悠扬的音乐,教师用课件出示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公园里的美景。学生发现公园里有小朋友在用小棒摆图案,看到他们创作的美丽的作品,联想到自己会摆的图案,激发学生也想摆一摆的愿望,进而让学生用小棒创作作品。教师把公园游玩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一情景串起整节课的内容,一方面使教学前后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学生用小棒创作出了美丽的作品,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展开想像:“如果摆100个图案,所写的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的愿望,再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探究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3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我们把这一环节仍然放在公园这一大情境中,通过观察公园中孩子们在儿童乐园游玩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游乐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双基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获得成功体验的、主动发展的和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师:暑假就要结束了,小朋友们这个假期过得高兴吗?(生:高兴!)都去了哪些好玩的地方啊?

生1:我去了博山。(师:博山生产的陶瓷可是非常有名的。)

生2:我去了青岛。(师:青岛可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教师和学生自然交流。)

师:小朋友们去了那么多好玩的地方,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出示课件──公园的一角)

师:公园的景色多美呀,你看到了什么?

生1:公园里有湖水和小船。

生2:远处有高高的摩天轮。

生3:还有一些小朋友。

师:那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

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

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

生1:(6+6+6+6+6=)两个3加起来是6,这样就加5个6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比原来的算式简便了)

生2:(9+9+9+3=)这3个3加起来是9,这3个3 加起来也是9,这3个也是9,还剩下一个3。(学生评价)

生3:(15+15=)5个3加起来是15,另外那5个3加起来也是15,所以我写15加15。

……

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十个3相加”。

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

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生6:我想发明一种写字机器,有遥控器,一按按钮就能写出这个算式来。

师:你的想法很大胆,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敢于想像,善于思考,老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老师看得眼花缭乱,你们的想法都比原来的算式要简便,你们可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数学家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和小朋友们一样想出了许多方法来表示这么长的连加算式。后来,他们决定用这样的算式来表示(板书:10×3=3×10=)看到这个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吗?先在小组里议论议论。

生:10就是10个3,3就是算式里的那些3。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师:你们真聪明,连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都知道。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1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你知道乘号是怎么来的吗?(生:不知道)乘号是17世纪英国的一位叫欧德莱的数学家最早发明使用的。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像拼音X、斜着看就是加号了。)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欧德莱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

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你的作业纸上还有其他的连加算式吗?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大家不仅列出了加法算式,还通过合作探索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现在我们再到公园的别处看看吧。

(课件出示公园中儿童乐园的场景。)

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学生观察回答,有摩天轮、有过山车、有小火车……)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自主练习,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到公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学生回答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