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语文公开课《咕咚》(潘晓丽)

标签:
教育 |
分类: A3(B5—B7)项目实施 |

20 咕 咚
教案设计
瓯北中心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他害怕什么?听。
2.课件播放并出示“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件出示文中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边看边想:这四幅图讲的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说每幅图上都画了什么。
2.引导学生质疑:小兔子和动物们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一边看图,一边读故事。
3.梳理课文:自由读,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看谁填得准。
4.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全班交流。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学习要求:A.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要求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
7.小结:各个组的同学们真的很棒。看,我们的“课文堡垒”被攻破了。(课件出示)我们跟随小兔子一起去下一关吧!
设计意图:在图片引路的基础上,回归到读文。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读文的兴趣。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生字闯关)。要求:圈出来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读一读。课件出示注音生字,借助图片识字。
3.语境中识字。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
4.认读生字,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4)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鹿”,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鹿”字的演变过程。(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第三关——“书写大赢家”!(课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一架飞机飞到第二关。)
设计意图:运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同时,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第三关:书写大赢家。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课件出示:
(1)吓、怕、跟、家、羊、象、都。
学生观察分类。认读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吓、怕、跟;左宽右窄:都。
(2)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3.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在对生字充分认读、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字、写字,从而达到学生写出规范、整洁的汉字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一起闯过“课文堡垒”“生字闯关”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课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和小兔子一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引领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良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咕 咚


《咕咚》评课稿
张晓丽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用木瓜在高空仍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可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一伊始老师就出示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说话,既为后面的合作演一演做了朗读示范,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4 幅图,把4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 、2 、3、4 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